发明名称 透过履带式构件来循环热传递介质之方法以及使用此履带式构件之板体处理装置
摘要 用以循环热传递媒质通过履带之方法及使用该履带之板处理装置。安置一转轴横向伸进沿物件输送方向上安排之履带中。履带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相接近设置之条片形热板,每一热板具有热传递媒质之一入口及一出口。一热传递媒质通道构制于每一热板中,以连通其入口及出口。转轴包含一热传递媒质供应部份及一热传递媒质放出部份分别构制于其中,自其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热传边媒质自转轴之供应部份发送通过一对应连接管而至每一热板之入口,及然后该媒质自热板之出口放出通过另一连接管而至放出部份。连接管足够长,俾可到达履带之转弯部份。转轴及履带受同步控制,俾履带一转时转轴亦转一转。
申请公布号 TW155803 申请公布日期 1991.04.11
申请号 TW079102637 申请日期 1990.04.03
申请人 太平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有我政雄
分类号 F28C 主分类号 F28C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蔡坤财 台北巿松江路一四八号十二楼之三;恽轶群 台北巿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透过无端环带来循环一热传递介质之方法,其特征步骤包括:配置转轴手段(12)以便对于配置在物件输送方向上之无端环带(9)横向延伸,该无端环带包含设置成紧密互相平行之热板(8),该无端环端包含相向之转弯部份(16),每一热板具有一形成在其中的热传递介质通道,每一热传递介质通道具有一入口及一出口,转轴手段12具有形成分开的一热传递介质供应部份(10)及一热传递放出部份(11);透过连接管(17)将该热传递介质从转轴手段(12)之供应部份(10)送至该热传递介质通道之入口,然后从该传递介质通道之出口送至放出部份(11),连接管长足以到达无端环带之转弯部份(16);及以回转转轴手段(12)使无端环带(9)周转之方式同步控制转轴手段(12)及无端环带(9)。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转轴手段(12)系一被支持在旋转接头(15)上之邻接部份之单转轴(12),以及该热传递介质系透过该旋转接头(15)供给及排放。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无端环带(9)备有多组热板(8),包合一引逗热板及一尾热板之每一组一一其中在每一组每一热板(8)之出口系透过连接接头(24)连接于下一邻热板(8)之进口,使得依序连通于相邻二热板之热传递介质通道,以及在每一组该传递介质经由一个连接管(17)从供应部份(10)送至该引导热板之进口一一其时交替通过速续的连接接头(24)及连续的热板(8)至该尾热板(8),然后经由另一连接管(17)从该尾热板(8)送至该放出部份(1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转轴手段包含一备有前述热传递介质供应部份(10)之热传递介质供给转轴(12),以及一备有前述热传递介质放出部份(11)之热传递介质放出转轴(12);其中前述热传递介质供给及放出转轴(12)系分别向横向排成一行地配置在无端环带(9)之相对侧,以及被支持在各旋转接头(15)上之外邻部份,透过该部份供给及排放该热传递介质,以及其中该热介质系透过旋转接头(15)之一,供给转轴(12)及连接管(17)被送至该热传递介质通道之进口,然后从该热传递介质通道之出口通过连接管(17),放出转宙(12)及其他旋点接头(15)。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上述无端环带(9)备有多组热板(8),包含有一副导热板及一尾热板之每一组一一其中在每一组每一热板(8)之出口系透过连接接头(24)连接于下一邻热板(8)之进口,使得依序连通于相邻二热板之热传递介质通道,以及在每一组该传递介质透过该供应部份(10)及一个连接管(17)从供给转轴(12)送至引导热板之进口一一其时交替通过连续的连接接头(24)及连续热板(8)至尾热板(8),然后经由另一连接管(17)及一放出部份(11)从该尾热板(8)送至供给转轴(12)。6﹒一种板处理装置,其特征为包含:支持轴(3)上之框架手段(1),可回转地被安装成平行隔开;一无端环带(9),围绕支持轴(3)上之链轮(4),以便以与相向转弯部份(16)形成之无端构形,与在带上被载送之板(25)一起被驱动,前述无端环带(9)备有沿带连续地被配置之热板(8),每一热板(8)在里面其有一备有进出口之热传递介质通道;转轴手段(12),被设置成对于无端环带(9)向横向延伸,并具有热传递介质供应部份(10;41)以及一热传递介质放出部份(11;41),该等部份系分开着;连接手段(17;42,43),系用以连接前述供应部份(10,41)至该热传递介质通道之至少一些进口,以及用以连接该热传递介质之至少一些出口至前述放出部份(11,41),使得引起热传递介质透过该热板(8)内之前述热传递介质从供应部份流至放出部份;同步控制转轴手段(12)及无端环带(9)之手段,如此该转轴手段为使该无端环带(9)周转而回转。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前述无端环带(9)具有一无端键(5)及前述热板(8)系安装于该链。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前述转轴手段(12)包含一可回转地被支持在旋转接头(15)上邻近部份之单一旋转轴(12),透过该接头(15)该热传递介质被供给及排放;以及前述转轴(12)系一同轴双管,该双管为一热传递介质供给通道及一热传递介质排放通道。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旋转接头(15)系配置在无端环带(9)之一侧,而该转轴(12)则延伸至无端环带(9)之相反侧,在那里该转轴连结于在里面备有前述热传递供应及放出部份之头座(12A)。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前述旋转接头(15)系配置在无端环带(9)之一侧,以及该转轴(12)伸入无端环带(9)内空间,在那里该转轴连结于在里面备有前述热传递介质供应及放出部份(10,11)之头座(12A)。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转轴手段包含一对横向配置之转轴(12),该转轴可回转地被支持在位置于无端环带(9)各侧之旋转接头(15)上之各邻近部份,该旋转接头(15)之一系用来供给热传递介质,而其他旋转接头(15)则用来排放该热传递介质;以及上述被支持在前述一个旋转接头(15)之轴轴(12)系延伸入无端环带内之空间并连结于前述热传递介质供给部份(10),而被支持在其他旋转接头(15)之转轴(12)则延伸入无端环带内之空间并连结于前述热传递介质放出部份(11)。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前述连接管(17)系连结于在热板(8)内表面之进出口。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前述热传递介质供应部份及热传递介质放出部份系沿着无端环带(9)内表面延伸之伸长弹性头座(41)之形态,并与热板(8)之热传递介质通道之进出口连通。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转轴手段包含一对横向配置之转轴(12),该转轴可回转地被支持在位置于无端环带(9)各侧之旋转接头(15)上各邻近部份,前述旋转接头(15)之一系用来供应热传递介质,而其余旋转接头(15)则用来排放热传递介质;其中被支持在前述一个旋转接头(15)之转轴(12)系延伸入无端环带内之空闲并连结于形成热传递介质供应部份之弹性头座(41),该部份沿着无端环带内表面延伸并与热板(8)之热传递介质通道之进口连通,而被支持在其他旋转接头15则延伸入无端环带内之空间并连结于形热传递介质放出部份之另一弹性头座(41),该部分沿若无端环带内表面延伸并与热板(8)之热传递介质通道之出口连通。1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转轴(12)系设在无端环带之一侧并与无端环带隔开;而上述连结手段(17)则连结于大致在转轴手段与前述进出口间水平地延伸之管。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转轴手段(12)可向无端环带(9)及从无端环带离开地移动。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该连接管(17)系可挠连接管1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更包括可挠构件(150,151,152),该构件系安装于各连结管(17)以便适应于连接管之曲度以保护该连接管。19﹒依据车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同步控制手段包括该连接管(17)及该可挠件(150,151,152),该构件及管系为传达无端环带之转动至该转轴手段(12)以便回转该转轴手段而作动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同步控制手段包含该连接管(17),让连接管系为传达无端环带之转动至轴12以便回转轴而作动。2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热板(8)分成多组之热板,而每一组包含一引导框及一尾热板;其中在每一组各热板之出口透过连接接头(24)连结于下一邻近热板之进口使得成列地连通于邻接二个热板之热传递介质通道,而该热传递介质供应部份(10)则透过该连接传(17)连结于该引导热板,以及该尾热板则透过连接手段(17)速结于该热传递介质放出部份(11)。2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更包括男组第二无端环带(9)、第二转轴手段(12)、第二连接手段(17;42,43)以及第二同步控制手段,让等均等效于前述第一无端环带、转轴手段、连接手段以及同步控制手段;其中,前述第二无端环带(9)系位置在第一无端环带(9)上面之同时,该第二无端环带即与第一无端环带之较高表面面对面地位置着,以便在前述较高及较低表面之间界定一平面通道以供欲处理之板通过。2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无端环带备有沿较高表面延伸之支持杆(40),而上述第二无端环带则备有沿较低表面延伸之压紧杆(33);以及压紧手段(34,35)被设成压该压紧杆(33)向支持杆(40)降下。2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无端环带(9)之较高表面备有向运输方向延伸之槽(45),而无端导带(46)系通过该槽(45)并以无端方式围绕滑轮(44)。2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板处理装置,其更包括一位置于无端环带(9)较高表面上之减压输送带(32)以便在其向界定一间隙通道,欲处理之板即通过该通道。2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板处理处置,其中,等效于第一无端环带(9)之较低无端环带系排列成列,而等效于第二无端环带(9)之较高无端环带则水平地突出而超出各较低无端环带之对应端。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