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双级Boost升压电路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级Boost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池组BAT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IGBT开关管Q1、第二IGBT开关管Q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一控制芯片U1和第二控制芯片U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双级的Boost,先将低电压提升至一个较为合适的中级电压,再将中级电压提升至需要的高电压,这样分级提升,则每级的提升幅度较小,可使开关管的开通占空比小于0.88,并且前级提升电压的输出和后级的升压更加稳定。
申请公布号 CN204119028U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1.21
申请号 CN201420463568.2 申请日期 2014.08.16
申请人 慈溪锐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斌;邵李焕;崔佳民
分类号 H02M3/155(2006.01)I 主分类号 H02M3/155(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双级Boost升压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第一电池组(BAT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IGBT开关管(Q1)、第二IGBT开关管(Q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一控制芯片(U1)和第二控制芯片(U2);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为肖特基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D4)和第六二极管(D6)为稳压二级管;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为电解电容;电池组(BAT1)的输入正极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一端相连,负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并作为分压信号的输出点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引脚8和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8相连;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IGBT开关管(Q1)的集电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正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IGBT开关管(Q1)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IGBT开关管(Q2)的集电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容(C2)的正端相连,并与第二电容(C2)的负端一起作为整个双级Boost升压主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阴极与第二IGBT开关管(Q2)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引脚2和引脚3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引脚5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并接地;引脚6分别与引脚7、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引脚8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并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并作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IGBT开关管(Q1)的门极相连;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2和引脚3接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5分别与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并接地;引脚6分别与引脚7、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引脚8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并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相连,并作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IGBT开关管(Q2)的门极相连;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
地址 31531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古塘街道担山北路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