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鸡腿菇高效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鸡腿菇高效栽培方法。其中包括:按常规方法制备出生产种,由废弃菇渣组成原料并通过发酵制备得培养料,培养料直接和生产种混合后装袋、培菌得菌棒;将大棚全面消毒后一边建立栽培畦床,一边覆土栽培菌棒,在建立栽培畦床同时又在两个畦床之间建立了隔沟,生产管理中时往隔沟里分步骤合理的灌水,充足水分保障了产量持续稳定。实施本发明,大量利用了废料,使的废料变废为宝,培养料通过发酵后直接和大量的生产菌种混合在一起,菌种萌发后菌丝很快就长满料,菌棒生产周期缩短了15~20天。生产管理过程实施了浇灌式出菇管理,有效地防止了子实体表面积水现象及控制了菇表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实现了高效、省工、省时的栽培效果。
申请公布号 CN10428566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1.21
申请号 CN201310306507.5 申请日期 2013.07.19
申请人 何寒 发明人 何寒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C05G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鸡腿菇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菌种:选择优良的鸡腿菇菌种品种作为种源,并按常规方法扩种及制备出原种、生产种,然后将生产种破碎成为玉米粒大小备用;(2)制备培养料:培养料是由玉米芯52%、废弃菇渣36%、麸皮10%、石灰2%组成,制备过程是先将上述原料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而成为混合物料,然后再拌入适量的水把混合物料的湿度含量调整到55~60%,接着按常规方法建堆发酵至混合物料变成微红褐色、有发酵香味、内表层有白色放线菌时即结束发酵程序而得生产用培养料;(3)接种培菌:当培养料的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将培养料和20~25%的生产种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然后分装于规格是24厘米×45厘米×0.02厘米聚乙烯膜筒,装料完成后扎紧袋口并在袋中间打穿若干个透气孔,然后移到菌种培养室内按常规方法进行培菌直至菌丝长满袋而得到生产用菌棒,当菌棒里的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进行覆土栽培;(4)栽培场地消毒:在栽培场地建立大棚,而大棚使用前要进行曝晒2~3天,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将大棚封完全封住,接着用石灰粉将棚内各角落、棚壁、棚内地面都撒施一遍,并在要建立栽培畦床前5~7天用硫磺将棚内熏1次,熏时是在棚内顺棚墙边每隔5~6米挖一小坑,每坑放250~300g的硫磺并点燃其进行消毒,消毒过程是将大棚封闭2~3天;(5)覆土栽培:在做栽培畦床前的2~3天对大棚地面进行全面浇水,使土壤的湿度含量达到55~66%时即可开始建立栽培畦床;顺棚宽边做栽培畦床,离棚墙30厘米挖宽度是1~1.2米、深是20~25厘米、长与大棚相符的栽培畦床,然后往畦床里面撒一层石灰粉,再将菌棒的菌袋脱膜后整齐的摆放在栽培畦床里,每个菌棒之间间隔2~3厘米,畦床摆满菌棒过后再挖第二个畦床,而且是将第二个畦床所挖的土壤覆盖摆在第一个畦床的菌棒上,覆土时菌棒之间不要留空隙,做到实而不浮,覆土厚度是3~5厘米,接着往覆土表面喷一遍清水直至覆盖土层湿透,最后往栽培畦床覆盖一张黑色地膜;按照上述方法接着将整个大棚内都建立栽培畦床及覆土栽培生产用菌棒,建立栽培畦床时,两个畦床之间同时建立宽是30~40厘米、深是30~40厘米的隔沟;(6)培菌管理:当菌棒全部进行覆土栽培后,要保持棚内温度在20~25℃,环境相对湿度在70~80%,当土面显出白色菌丝且土层内有菌索出现并有原基形成时,往栽培畦床之间的隔沟内浇水,浇水以湿透土层而不透进料内为度,这时可同时将地膜掀去,并增加棚内空间湿度,然后进入大批现蕾及子实体生长管理阶段;(7)出菇管理:当栽培畦床面出现大批现蕾及子实体时,为保持棚内湿度,可常向隔沟内少量补水,当大量原基出现时可向隔沟浇灌一次大水,使所灌的水能渗透到料层下的畦床以利子实体生长,而且要向空间喷水,往棚壁喷水直至挂湿帘来保持大棚内的空气湿度在80~85%,喷水时不能直接向菇体喷水,同时还要注意开孔洞通风,当湿度过大时还要掀动棚边薄膜以加强通气,成个生产过程还要保持棚内是在暗光环境下培养子实体,以提高菌体洁白度,鸡腿菇子实体生长期间的温度要控制在15~25℃;(8)后期管理:子实体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及补土,当清理料面及补土过程结束后,再向隔沟内灌水,以保正料面仍保持湿润,而不能够直接向料面喷水,经过10~12天,转潮菇原基形成,此时再往隔沟内灌一次大水,使所灌的水能渗透到料层下的畦床以利子实体生长,接着亦按常规方法继续进行出菇管理,可连续出菇3~4潮,栽培结束后其生物效率可达100%以上。
地址 531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现代农业及生物技术开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