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碱解预处理—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集成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碱解预处理—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集成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其步骤为:对剩余污泥预处理,经二级碱解法处理获得上清液,投加镁盐溶液,分离沉淀物,上清液进入厌氧处理,沉淀物经自然干燥即为磷酸铵镁粗品。上清液注入厌氧反应器中,接种10%-60%厌氧颗粒污泥,容积负荷控制在0.30-0.75kgCOD/(m<sup>3</sup>·d),72h,产甲烷能力达200-400mLCH<sub>4</sub>/gCOD。本发明的优点:综合利用剩余污泥中的营养元素,工艺简单,流程连贯,药耗和电耗低,获得磷酸铵镁粗品同时回收甲烷,且碱性残固有利于后续的处理处置,综合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
申请公布号 CN10369382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2.31
申请号 CN201310708860.6 申请日期 2013.12.20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胡勇有;李义勇;王广华;毕薇;于子淇;毕祺;熊旭华
分类号 C02F11/00(2006.01)I;C02F11/04(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1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何淑珍
主权项 一种碱解预处理—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厌氧消化产甲烷的集成工艺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如下:(1) 剩余污泥预处理:将剩余污泥经过重力浓缩或稀释至浓度为10‑40 g/L,相当于含水率96%‑99%,得到预处理剩余污泥;(2) 碱解:通过二级碱解法使剩余污泥中各营养元素最大限度地转移到出水中;所述二级碱解法具体步骤为:在第一级碱解反应器中,注入X体积的预处理剩余污泥,于50‑350rpm搅拌,碱解反应0.5‑8h,使pH控制在8.5‑10.0,离心排出上清液,即第一级碱解出水,排出系统;离心后的残固,即第一级碱解残固,注入第二级碱解反应器中,在第二级碱解反应器中,注入2/7‑5/7X体积的水,于50‑350rpm搅拌的同时以1‑20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10.0‑13.0,继续碱解反应0.5‑8h,离心得到上清液,即二级碱解上清液,注入第一级碱解的反应器中,离心后的残固,即二级碱解残固,排出系统;重复循环,连续运行,其中第一级碱解出水富含有机物、氨氮和正磷酸盐,且pH为8.5‑10.0,用于后续的磷酸铵镁回收磷氮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所述第一级碱解出水中SCOD的浓度达到2000‑10000 mg/L,氨氮和正磷酸盐的浓度分别为30‑180 mg/L和20 ‑150 mg/L(3) 磷酸铵镁法回收磷氮:测定步骤(2)得到的出水中正磷酸盐的摩尔浓度,投加Mg/P摩尔比在0.8‑2的镁盐水溶液,搅拌反应10‑120min,使出水中含有的正磷酸盐和氨氮与镁离子形成磷酸铵镁沉淀,重力或离心分离沉淀物,上清液进入厌氧处理,沉淀物经自然干燥即为磷酸铵镁粗品;(4) 厌氧消化产甲烷:将步骤(3)得到的上清液注入厌氧反应器中,反应器接种10%‑60%体积的厌氧颗粒污泥,容积负荷为0.30‑0.75 kg COD/ (m<sup>3</sup>·d),72h完成产气反应,产甲烷能力达200‑400 mL CH<sub>4</sub>/g COD。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