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湖泊网围区菱蛭套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湖泊网围区菱蛭套养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湖泊网围水域选择、网围设置、水域清理、菱苗移栽、螺蛳增殖、幼蛭投放、管理措施、菱蛭采收;采用本发明方法,在湖泊适合区域设置长椭圆形网围,在网围区植菱增蛭,不仅可以改良水质环境,还能增加菱角及水蛭的产量,菱秧晒干作为饲料原料,增加饲料原料品种,实现水体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本发明便于操作,效果显著,极有推广价值。
申请公布号 CN10422202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2.24
申请号 CN201410529073.X 申请日期 2014.10.10
申请人 杨成胜 发明人 杨成胜;王群亮
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A01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湖泊网围区菱蛭套养方法,其特征是:一)湖泊网围水域选择:4月初,在湖泊中选择水深1.0‑2.0米的水域,要求水域水位稳定、远离航道、水流舒缓、避风向阳,底质为泥质的区域作为植菱增蛭网围区;二)网围设置:选定网围区后,在网围以30亩为一个单元,设置长椭圆形网围,网片为20—30目的聚乙烯网片,网片上部高出最高水位80厘米,在聚乙烯网片上设置30厘米宽的塑料膜,防水蛭外逃,聚乙烯网片底部埋入泥中30—50厘米,沿聚乙烯网片间隔2—3米设置一支固定竹竿,加固网围网片;设置多个网围区时,间隔至少100米;三)水域清理:5月初,待网围区设置好后,采取拉网方式,彻底清除网围内的水生动植物,经过2—3次的反复拉网,基本清除网围区内的水草、底栖动物及野杂鱼类;四)菱苗移栽:5月底6月初移植菱苗,苗龄在55—60天,有8—12片顶叶,菱盘在13—17厘米,具有2~3个分枝时移苗放养,放养菱苗时用草绳把8—10株菱苗扎成一束,逐步插入水底,不要使菱苗自由漂浮,菱苗种植间距2—4米;五)螺蛳增殖:菱苗移栽一周后,菱苗逐渐适应环境,菱根固茎叶恢复生长,此时向网围区内撒播螺蛳,按照每亩水面100千克的密度播撒,螺蛳进入水体后,逐渐进入繁殖,繁殖幼螺附于菱的茎蔓、叶柄上;六)幼蛭投放:6月中下旬,在网围区撒播水蛭幼苗,水蛭幼苗要求5厘米以上,按照每亩2000—3000条的密度投放,水蛭入水后附着于菱的茎蔓、叶柄上,以附于其上的幼螺为水蛭幼苗的天然饲料,为水蛭幼苗提供充分的饲料来源;七)管理措施:菱苗布满水面后,适时去除规格小的菱盘,间疏菱盘,促进菱盘生长健壮,菱的茎蔓、叶片长出水面后如密度过高,可采取人工疏密方式进行疏间菱的秧苗,防止菱头过早封水面而开盘小,影响菱角产量,造成菱田过早郁闭;每月播撒一次螺蛳供水蛭摄食,每次每亩水面100—200千克; 8、9、10月的上旬各施用一次磷酸二氢钾,按每亩200克用量施用,化成1000倍液使用喷雾器喷布于露出水面的菱苗叶片上,间隔半月再施用一次EM液,按每亩0.5千克用量使用,先使用红糖水活化后,均匀喷洒于菱叶表面,平时注意观察水蛭生长情况,查看螺蛳分布情况,避免到菱田中间活动,经常检查网围设施;八)菱蛭采收:从10月初开始,对菱角进行间收,使用小船在网围区菱田内间隔5—10米采收一条通道,在翻转菱盘的同时,先用抄网捞取水蛭,避免水蛭游到水下,然后采摘菱角,采摘后把通道菱角秧清除,然后每天早上使用小船在菱田内使用抄网采捕水蛭,至11月初,大规模采收菱角,同时采收水蛭,采收完毕后,要把菱秧外运,在外运菱秧时注意采收夹杂的水蛭。
地址 277600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夏镇戚城街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