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转印带码条图像限速采集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转印带码条图像限速采集系统属于采用机器视觉技术识别转印带编码时的图像采集辅助装置领域,该系统包括转印带存储支架、转印带限位机构、拍摄平台、初级限速机构、限速卷盘机构和调整轮。限速卷盘机构的核心部件能自动对传动轴上的过载扭矩进行释放和复位,从而间接限制转印带在卷盘上的最大盘卷速度,初级限速机构和限速卷盘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控制转印带运行的速度上限,使相机所拍到的转印带码条图像不会因运动速度过快而产生模糊。该系统无需电控的速度反馈系统或对电机进行调速控制,就能在最高的平均转速状态下按周期性的变加速度连续稳态工作,使其满足特殊检测场合下的速度控制需求,最大化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约成本。
申请公布号 CN203920018U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1.05
申请号 CN201420360750.5 申请日期 2014.06.30
申请人 长春工业大学 发明人 周晓东;岳晓峰;高学亮
分类号 B41F33/00(2006.01)I;B41F16/00(2006.01)I 主分类号 B41F33/00(2006.01)I
代理机构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代理人 田春梅
主权项 转印带码条图像限速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转印带存储支架(1)、转印带限位机构(2)、拍摄平台(3)、初级限速机构(4)、限速卷盘机构(5)和调整轮(6),所述转印带存储支架(1)包括门字形支架(1‑1),存储滚轮(1‑2)和辅助调整滚轮(1‑3),门字形支架(1‑1)的两个立柱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向斜上方开口的存储滚轮卡槽(1‑1‑1),所述两个立柱的顶端通过轴杆(1‑1‑2)连接;存储滚轮(1‑2)的辊子两侧分别设有短轴,两个短轴完全相同,它们的长度小于存储滚轮卡槽(1‑1‑1)的深度;存储滚轮(1‑2)其辊子的轴向长度小于门字形支架(1‑1)两个立柱的间距;所述辅助调整滚轮(1‑3)包括矩形的旋转支架(1‑3‑1)和辅助压辊(1‑3‑2);旋转支架(1‑3‑1)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转臂,所述转臂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轴孔,辅助压辊(1‑3‑2)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支架(1‑3‑1)两旋臂的前端轴孔轴连,所述两个旋臂的另一端分别与轴杆(1‑1‑2)轴连;存储滚轮卡槽(1‑1‑1)的下端到轴杆(1‑1‑2)轴线的距离与辅助压辊(1‑3‑2)的长度相同;所述转印带限位机构(2)包括高度定位轮(2‑1)、方向槽(2‑2)和压力轮(2‑3),压力轮(2‑3)的直径和高度均与高度定位轮(2‑1)相同,其二者轴向平行且水平放置;方向槽(2‑2)的两端为敞口,其槽的底面高度与高度定位轮(2‑1)的外径最低点相同,方向槽(2‑2)的两端敞口分别与高度定位轮(2‑1)和压力轮(2‑3)对齐;拍摄平台(3)包括调整支架(3‑1)、光幕传感器姿态调整座(3‑2)、相机姿态调整座(3‑3)、照明支架(3‑4)、转印带稳定机构(3‑5)、光源(3‑6)、光幕传感器(3‑7)和相机(3‑8),调整支架(3‑1)上分别设有沿竖直方向的相机姿态调整双滑槽(3‑1‑1)和光幕传感器姿态调整双滑槽(3‑1‑2),相机姿态调整双滑槽(3‑1‑1)位于光幕传感器姿态调整双滑槽(3‑1‑2)的上方,其二者完全相同;所述相机姿态调整座(3‑3)包括连接块(3‑3‑1)、连接螺杆(3‑3‑2)和两个定位螺杆(3‑3‑3),连接块(3‑3‑1)和两个定位螺杆(3‑3‑3)分别固连在连接块(3‑3‑1)的前、后两个端面上;所述光幕传感器姿态调整座(3‑2)包括竖板(3‑2‑1)、两个光幕传感器安装座(3‑2‑2)和两个光幕传感器姿态调整螺栓(3‑2‑3),竖板(3‑2‑1)的侧壁上设有横向滑槽(3‑2‑1‑1),两个光幕传感器安装座(3‑2‑1)共面并均位于竖板(3‑2‑1)的同侧,它们分别垂直并固连于竖板(3‑2‑1)的两端,其三者一体成型,并合围成一个凹字形结构;所述两个光幕传感器姿态调整螺栓(3‑2‑3)顺次穿过横向滑槽(3‑2‑1‑1)和光幕传感器姿态调整双滑槽(3‑1‑2)的左、右滑槽并通过螺母与调整支架(3‑1)固连;所述照明支架(3‑4)包括光源支承座(3‑4‑2)和四个完全相同的立柱(3‑4‑1),四个立柱(3‑4‑1)顶端均设有螺孔(3‑4‑1‑1),它们的下端分别与调整支架(3‑1)固连于同一水平面上;光源支承座(3‑4‑2)分别与四个立柱(3‑4‑1)的中段固连;所述转印带稳定机构(3‑5)包括两个凹字形薄板(3‑5‑1)、两个小螺钉(3‑5‑2)和两个螺钉垫片(3‑5‑3),两个凹字形薄板(3‑5‑1)完全相同,薄板(3‑5‑1)的凹字形悬臂的前端分别设有小螺孔(3‑5‑1‑1),所述小螺钉(3‑5‑2)与螺钉垫片(3‑5‑3)一一对应;两个凹字形薄板(3‑5‑1)的四个悬臂两两对齐并将两个螺钉垫片(3‑5‑3)夹在中间,小螺钉(3‑5‑2)顺次穿过上层凹字形薄板(3‑5‑1)的小螺孔(3‑5‑1‑1)、螺钉垫片(3‑5‑3)和下层凹字形薄板(3‑5‑1)的小螺孔(3‑5‑1‑1)并与螺孔(3‑4‑1‑1)螺纹连接;相机(3‑8)位于转印带稳定机构(3‑5)的上方,相机(3‑8)通过其侧壁上的径向螺孔与连接螺杆(3‑3‑2)螺纹连接,两个定位螺杆(3‑3‑3)分别穿过相机姿态调整双滑槽(3‑1‑1)的左、右滑槽,并通过螺母与调整支架(3‑1)固连;光幕传感器(3‑7)的发射器(3‑7‑2)和接收器(3‑7‑1)分别与一个对应的光幕传感器安装座(3‑2‑2)固连,发射器(3‑7‑2)的发射端与接收器(3‑7‑1)的接收端彼此相对;所述照明支架(3‑4)位于光幕传感器姿态调整座(3‑2)的凹字形结构内侧,光源(3‑6)的下端面固连于光源支承座(3‑4‑2)上;所述相机姿态调整双滑槽(3‑1‑1)或光幕传感器姿态调整双滑槽(3‑1‑2)上的双滑槽是由彼此平行的两个长条通孔构成,所述长条通孔的轴向与连接螺杆(3‑3‑2)的轴向相同;所述立柱(3‑4‑1)包括多个小铜柱,小铜柱的前端为螺柱,末端为螺孔;所述立柱(3‑4‑1)由多个小铜柱首尾连接而成;初级限速机构(4)包括限速电机(4‑1)、第一压辊支承座(4‑2)、第二压辊右支承座(4‑3)、主动辊轮(4‑4)、从动辊轮(4‑5)和两个拉簧(4‑6),第二压辊支承座(4‑3)的中心设有第二主动辊轮轴承(4‑3‑1),第二压辊支承座(4‑3)下段的外侧壁的右侧设有第二拉簧固定座(4‑3‑2),第二压辊支承座(4‑3)的上端面设有第二从动辊轮定位槽(4‑3‑3);第一压辊支承座(4‑2)的中心设有第一主动辊轮轴承(4‑2‑1),第二压辊支承座(4‑3)下段的外侧壁的右侧设有第一拉簧固定座(4‑2‑2),第二压辊支承座(4‑3)的上端面设有第二从动辊轮定位槽(4‑2‑3);主动辊轮(4‑4)包括主动辊轮芯轴(4‑4‑1)和第一橡胶轮(4‑4‑2),其二者同轴固连;从动辊轮(4‑5)包括从动辊轮芯轴(4‑5‑1)和从动辊轮套筒(4‑5‑2),从动辊轮芯轴(4‑5‑1)的中段上还分别固连有两个从动辊轮轴承(4‑5‑1‑1),从动辊轮套筒(4‑5‑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从动辊轮轴承(4‑5‑1‑1)的外圈固连并形成滚动幅;从动辊轮套筒(4‑5‑2)外表面套有第二橡胶轮;从动辊轮芯轴(4‑5‑1)的总长度大于第一压辊支承座(4‑2)距离第二压辊右支承座(4‑3)的间距,其两个从动辊轮轴承(4‑5‑1‑1)的外壁间距与第一压辊支承座(4‑2)距离第二压辊右支承座(4‑3)的间距相同,辊轮芯轴(4‑5‑1)穿过从动辊轮轴承(4‑5‑1‑1)内圈后向外延伸的轴段上对称设有两个彼此平行的车削平面(4‑5‑1‑1);第二从动辊轮定位槽(4‑3‑3)包括第二转轴固定槽(4‑3‑3‑1)和第二检修支撑槽(4‑3‑3‑2),第二转轴固定槽(4‑3‑3‑1)和第二检修支撑槽(4‑3‑3‑2)均为贯穿第二压辊支承座(4‑3)侧壁的矩形横向通槽,其后者比前者深;第一从动辊轮定位槽(4‑2‑3)包括第一转轴固定槽(4‑2‑3‑1)和第一检修支撑槽(4‑2‑3‑2),第一转轴固定槽(4‑2‑3‑1)和第一检修支撑槽(4‑2‑3‑2)均为贯穿第一压辊支承座(4‑2)侧壁的矩形横向通槽,其后者比前者深;第一压辊支承座(4‑2)与第二压辊支承座(4‑3)的结构对称;主动辊轮(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动辊轮轴承(4‑2‑1)和第二主动辊轮轴承(4‑3‑1)转动连接,从动辊轮芯轴(4‑5‑1)的两端分别由第一检修支撑槽(4‑2‑3‑2)和第二检修支撑槽(4‑3‑3‑2)支撑;一个拉簧(4‑6)的下端与第二拉簧固定座(4‑3‑2)固连,其另一端与从动辊轮芯轴(4‑5‑1)的轴端固连;另一个拉簧(4‑6)的下端与第一拉簧固定座(4‑2‑2)固连,其另一端与从动辊轮芯轴(4‑5‑1)的轴端固连;主动辊轮芯轴(4‑4‑1)通过联轴器与限速电机(4‑1)同轴固连;限速卷盘(5)包括脱扣限速机构(5‑1)、驱动机构(5‑2)和磁力卷盘(5‑3),驱动机构(5‑2)包括卷盘电机(5‑2‑1)和卷盘联轴器(5‑2‑2);脱扣限速机构(5‑1)包括第一驱动轴(5‑1‑1)、第二驱动轴(5‑1‑2)、弹簧组(5‑1‑3)、弹簧前端座(5‑1‑4)、弹簧后端座(5‑1‑5)、压力调整螺母(5‑1‑6)、键(5‑1‑7)和多个弹簧定位销(5‑1‑8);第一驱动轴(5‑1‑1)包括光杆(5‑1‑1‑1)、挡板(5‑1‑1‑2)、螺杆(5‑1‑1‑3)和驱动轴孔(5‑1‑1‑4),光杆(5‑1‑1‑1)和螺杆(5‑1‑1‑3)分别同轴固连于挡板(5‑1‑1‑2)的两侧,其三者一体成型;驱动轴孔(5‑1‑1‑4)位于螺杆(5‑1‑1‑3)的顶端,其内侧壁上设有沿轴向的第一键槽(5‑1‑1‑4‑1);所述弹簧前端座(5‑1‑4)包括主动摩擦轮盘(5‑1‑4‑1)和销轴(5‑1‑4‑2),销轴(5‑1‑4‑2)同轴固连于主动摩擦轮盘(5‑1‑4‑1)的前端面上,其二者一体成型;销轴(5‑1‑4‑2)的外侧壁上设有沿轴向的第二键槽(5‑1‑4‑2‑1);多个弹簧定位销(5‑1‑8)按相同的圆周角同轴固连在主动摩擦轮盘(5‑1‑4‑1)的后侧端面上;多个弹簧定位销(5‑1‑8)按相同的圆周角同轴固连在弹簧后端座(5‑1‑5)的后侧端面上;第二驱动轴(5‑1‑2)包括从动摩擦轮盘(5‑1‑2‑1)和卷盘轴(5‑1‑2‑2),卷盘轴(5‑1‑2‑2)同轴固连于从动摩擦轮盘(5‑1‑2‑1)的后侧端面上,其二者一体成型;弹簧后端座(5‑1‑5)为圆环结构,圆环的外径与主动摩擦轮盘(5‑1‑4‑1)相同,圆环的内侧壁光滑;弹簧组(5‑1‑3)包括多根弹簧,所述的每一个弹簧完全相同,弹簧的两端分别套在一个弹簧定位销(5‑1‑8)上;所述第一驱动轴(5‑1‑1)的螺杆(5‑1‑1‑3)顺次穿过压力调整螺母(5‑1‑6)和弹簧后端座(5‑1‑5),压力调整螺母(5‑1‑6)与螺杆(5‑1‑1‑3)螺纹连接,弹簧后端座(5‑1‑5)的一端与压力调整螺母(5‑1‑6)连接,其另一端与弹簧组(5‑1‑3)的一端连接,弹簧组(5‑1‑3)的另一端与主动摩擦轮盘(5‑1‑4‑1)的前端面连接;销轴(5‑1‑4‑2)插入到驱动轴孔(5‑1‑1‑4)内部,第一键槽(5‑1‑1‑4‑1)通过键(5‑1‑7)与第二键槽(5‑1‑4‑2‑1)连接;磁力卷盘(5‑3)包括卷盘挡板(5‑3‑3)、卷盘芯轴(5‑3‑2)和芯轴压板(5‑3‑1),其三者顺次同轴固连,卷盘芯轴(5‑3‑2)的后端面设有沿其径向的通槽(5‑3‑2‑1),芯轴压板(5‑3‑1)嵌入通槽(5‑3‑2‑1)内;所述卷盘电机(5‑2‑1)的动力轴通过卷盘联轴器(5‑2‑2)与第一驱动轴(5‑1‑1)的光杆(5‑1‑1‑1)连接,主动摩擦轮盘(5‑1‑4‑1)的前端面与从动摩擦轮盘(5‑1‑2‑1)的前端面连接,卷盘轴(5‑1‑2‑2)的末端与磁力卷盘(5‑3)同轴固连;所述多个弹簧定位销(5‑1‑8)为六个,三个弹簧定位销(5‑1‑8)分别按120度的圆周角间隔固连在主动摩擦轮盘(5‑1‑4‑1)的后侧端面上,另外三个弹簧定位销(5‑1‑8)按相同的方式固连在弹簧后端座(5‑1‑5)的后侧端面上;所述主动摩擦轮盘(5‑1‑4‑1)上设有三个沉孔螺孔(5‑1‑4‑1‑1),它们分别按120度的圆周角间隔均布在主动摩擦轮盘(5‑1‑4‑1)的后侧端面上;所述弹簧后端座(5‑1‑5)上也设有与沉孔螺孔(5‑1‑4‑1‑1)完全相同的三个沉孔螺孔;所述六个弹簧定位销(5‑1‑8)均为螺栓,它们以螺纹连接的形式与三个沉孔螺孔(5‑1‑4‑1‑1)或弹簧后端座(5‑1‑5)上的三个沉孔螺孔连接;所述通槽(5‑3‑2‑1)内设有磁块,所述磁块与芯轴压板(5‑3‑1)通过磁力固连;弹簧组(5‑1‑3)可以由一个大扭簧代替,该扭簧直接套在螺杆(5‑1‑1‑3)上与弹簧组(5‑1‑3)对应的位置,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后端座(5‑1‑5)和主动摩擦轮盘(5‑1‑4‑1)固连;转印带存储支架(1)、转印带限位机构(2)、拍摄平台(3)、初级限速机构(4)、调整轮(6)和限速卷盘机构(5)顺次固连于同一水平面上,存储滚轮卡槽(1‑1‑1)的下端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值以及立柱(3‑4‑1)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值均大于方向槽(2‑2)的槽底面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值;竖板(3‑2‑1)在水平方向上向转印带存储支架(1)所在的一侧倾斜;调整轮(6)的直径小于主动辊轮(4‑4)的直径,调整轮(6)的旋转轴高度也小于主动辊轮(4‑4)的旋转轴高度;卷盘芯轴(5‑3‑2)与主动辊轮(4‑4)的直径相同,卷盘芯轴(5‑3‑2)的旋转轴高度大于从动辊轮(4‑5)的旋转轴高度;存储滚轮卡槽(1‑1‑1)在门字形支架(1‑1)上的开口方向与转印带限位机构(2)相对于门字形支架(1‑1)所在的方向相反。
地址 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延安大街2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