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菌根真菌菌剂的规模化扩繁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生物肥料生产领域的一种高效菌根真菌菌剂的规模化扩繁技术。本发明所述的适合于高效菌根真菌扩繁技术包括材料选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产品形成四部分。本发明材料极易获得,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所扩繁的菌根真菌菌剂的孢子密度普遍达到50个/cm<sup>3</sup>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0个/cm<sup>3</sup>以上,扩繁效率较传统扩繁技术至少高出4倍以上;本发明所采用的装置灵活性高,易于实时调整,占用空间小,便于菌根真菌产品质量的检测和规模化生产。本发明形成的高效且易于规模化的AMF扩繁技术将有助于AMF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申请公布号 CN103125240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1.05
申请号 CN201310071133.3 申请日期 2013.03.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发明人 梁林洲;沈仁芳;董晓英;田凤娇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A01G7/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张水俤
主权项 一种菌根真菌菌剂的规模化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灭菌土壤装入栽培槽至1/2‑4/5高度处,接着装入菌剂混合物至5/6高度处,浇透水后播种宿主植物种子,然后再覆一层灭菌土壤,并且在栽培槽上方盖一层薄膜保湿;最后将栽培槽置于经酒精消毒后的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内;(2)培养期间温度控制在15‑35℃;按时浇水;并且每10‑15天浇灌一次营养液;每隔15‑20天加入农作物秸秆浸提液,直接浇灌到宿主植物根部,加入量为0.02‑0.15ml/cm<sup>3</sup>;出苗后揭去栽培槽上方覆盖的薄膜;(3)宿主植物播种90‑120天后,检测孢子密度,当孢子密度≥50个/cm<sup>3</sup>,即可收获;(4)收获后,去除植株的地上部分;将根系与砂壤土分离,根系晾干,粉碎成粉末;栽培槽中剩余的砂壤土晾干,最后将根系粉末和晾干的砂壤土混合均匀,即获得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然后装入自封袋中,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所述的营养液配比为:5mmol L<sup>‑1</sup>Ca(NO<sub>3</sub>)<sub>2</sub>、0.5‑3.0mmol L<sup>‑1</sup>KH<sub>2</sub>PO<sub>4</sub>、5mmol L<sup>‑1</sup>KNO<sub>3</sub>、2mmol L<sup>‑1</sup>MgSO<sub>4</sub>、46μmol L<sup>‑1</sup>HBO<sub>3</sub>、9μmol L<sup>‑1</sup>MnCl<sub>2</sub>、0.8μmol L<sup>‑1</sup>ZnSO<sub>4</sub>、0.3μmol L<sup>‑1</sup>CuSO<sub>4</sub>、0.5μmol L<sup>‑1</sup>(NH<sub>4</sub>)<sub>6</sub>Mo<sub>7</sub>O<sub>24</sub>和75μmol L<sup>‑1</sup>Fe‑EDTA,营养液初始pH为6.0;营养液添加量为栽培槽内土壤质量的5‑10%;所述的农作物秸秆浸提液的制备方法为:①将农作物秸秆洗干净,烘干后剪成1‑5cm长短,装入网孔直径为0.1‑0.3mm的网袋中;②将装好农作物秸秆的网袋放入纯净水中,秸秆与水的质量比为1:20‑40;③将通气管置于容器底部,1m<sup>3</sup>水的曝气量为0.2‑0.4L/h,浸提发酵过程中避免强光直射,保持通气,外界气温控制在20‑35℃,经过4‑8天,制得农作物秸秆浸提液。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