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高效低碳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低碳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属于水产养殖领域。一种高效低碳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分别平行排列于养殖池左右并与养殖池相通的设施水处理池和微生物水处理池,养殖池上方覆盖拱形坡面的阳光温棚,养殖池和设施水处理池之间以及养殖池和微生物水处理池之间形成两套水循环过滤系统。本发明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实施操作,为南美白对虾养殖提供了一种高效设施系统,既可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果,又可防止外界对养殖环境影响,其水循环净化系统保证了养殖水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减少养殖污染,利用废弃物培养饵料,可有效降低饲料投喂量。
申请公布号 CN10409488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15
申请号 CN201410374232.3 申请日期 2014.07.31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发明人 刘兴国;曾宪磊;顾兆俊;朱浩;徐皓
分类号 A01K63/00(2006.01)I;A01K63/04(2006.01)I;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3/00(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刘朵朵
主权项 一种高效低碳南美白对虾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分别平行排列于养殖池(1)左右并与养殖池(1)相通的设施水处理池(2)和微生物水处理池(3),养殖池(1)上方覆盖拱形的阳光温棚(4);所述养殖池(1)的底部中央设有集污排污口(11),所述集污排污口(11)上覆有拦虾格网(12),集污排污口(11)通过内排污管(14)分别与设施水处理池(2)和微生物水处理池(3)相通;所述设施水处理池(2)从前往后依次为相连的集污池(21)、沉淀池(22)、第一生化滤池(23)和第二生化滤池(24);所述集污池(21)的前端与内排污管(14)相通,集污池(21)的池底设有与外部相通的外排污管(5);所述沉淀池(22)、第一生化滤池(23)和第二生化滤池(2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之相连的导流沟(27);所述集污池(21)和沉淀池(22)左侧的导流沟(27)之间的隔墙上设有溢流管(25);所述沉淀池(22)和其左侧的导流沟(27)之间的隔墙底部、所述第一生化滤池(23)和其右侧的导流沟(27)之间的隔墙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生化滤池(24)和其左侧的导流沟(27)之间的隔墙底部分别设有一排进水管(26);所述沉淀池(22)和其右侧的导流沟(27)之间的隔墙上、所述第一生化滤池(23)和其左侧的导流沟(27)之间的隔墙上以及所述第二生化滤池(24)和其右侧的导流沟(27)之间的隔墙上分别设有一排溢流管(25);所述沉淀池(22)右侧的导流沟(27)和第一生化滤池(23)右侧的导流沟(27)之间的隔墙上以及所述第一生化滤池(23)左侧的导流沟(27)和第二生化滤池(24)左侧的导流沟(27)之间的隔墙上分别设有溢流管(25);所述溢流管(25)位于上水位;所述进水管(26)位于下水位;所述第二生化滤池(24)右侧的导流沟(27)和养殖池(1)之间通过回水管(6)相通;所述微生物水处理池(3)为从前往后依次并排相连的集污沉淀池(31)、生物絮团培养池(32)、集水池(33)和回水管(6)组成;所述集污沉淀池(31)与内排污管(14)相通,集污沉淀池(31)的池底设有与外部相通的外排污管(5),所述集污沉淀池(31)和生物絮团培养池(32)之间的隔墙上设有过水口(34);所述生物絮团培养池(32)与集水池(33)之间通过溢水管(35)相通;所述集水池(33)和养殖池(1)之间通过回水管(6)相通。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街道赤峰路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