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丝束与丝网上下换位喂入复合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束与丝网上下换位喂入复合纺纱、复合纱及应用。该复合纺纱采用一分劈器将左、右路长丝各分劈为一上丝束或须经展丝器展开成的丝网和一下须经展丝器展开成的丝网或丝束,且左、右路丝束与丝网位置互为倒置,然后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经加捻先形成丝束增强、丝网裹缠短纤维须条的复合纱,再左、右路对称复合成纱。该方法适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所得丝束/短纤/丝网3×2轴系双束网复合纱有网裹包芯、网裹紧靠、网裹包缠、及其两者组合的4种形式,可织造纹理清晰、柔软耐磨、强度高、抗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高档面料。
申请公布号 CN10270405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15
申请号 CN201210214902.6 申请日期 2012.06.26
申请人 东华大学 发明人 于伟东;邓成亮;杜赵群;王东;于昊慧
分类号 D01H1/18(2006.01)I;D01H13/04(2006.01)I;D02G3/36(2006.01)I 主分类号 D01H1/18(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代理人 翁若莹;柏子雵
主权项 一种丝束与丝网上下换位喂入复合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一分劈器(2)、左导丝钩(3L)、右导丝钩(3R)、自带导丝钩的左展丝器(4L)及右展丝器(4R),并使左展丝器(4L)及右展丝器(4R)分别紧贴前罗拉(5)的前下罗拉(52)及前上罗拉(51),或分别紧贴前上罗拉(51)及前下罗拉(52),以获得引导长丝(1)的驱动力;    左导丝钩(3L)及右导丝钩(3R)分别为上行和下行或分别为下行和上行;左展丝器(4L)及右展丝器(4R)分别与左导丝钩(3L)及右导丝钩(3R)相对应,为下行及上行或上行及上行;第二步、取长丝(1),将其分为左路长丝(1L)及右路长丝(1R),左路长丝(1L)及右路长丝(1R)分别经分劈器(2)先作展平得左展平丝(11L)及右展平丝(11R),左展平丝(11L)再被分劈为左丝束(12L)与左网丝束(13L),右展平丝(11R)被同时分劈为右丝束(12R)与右网丝束(13R); 第三步、左丝束(12L)经左导丝钩(3L)被上引或下引且直接紧贴前上罗拉(51)或前下罗拉(52)喂入,左网丝束(13L)下引或直行进入左展丝器(4L),由左展丝器(4L)将展开成准单层的左丝网(14L),出左展丝器(4L)与前下罗拉(52)或前上罗拉(51)的夹持处并紧贴前下罗拉(52)或前上罗拉(51)输出;同步,右丝束(12R)经右导丝钩(3R)被上引或下引且直接紧贴前下罗拉(52)或前上罗拉(51)喂入,右网丝束(13R)下引或直行进入右展丝器(4R),由右展丝器(4R)将其展开成准单层的右丝网(14R),再出右展丝器(4R)与前上罗拉(51)或前下罗拉(52)的夹持处并紧贴前下罗拉(51)或前上罗拉(52)输出;左丝束(12L)及右丝束(12R)为第一轴系(Ⅰ)的长丝;左丝网(14L)及右丝网(14R)为第二轴系(II)的长丝;第四步、第一轴系(Ⅰ)的左丝束(12L)及右丝束(12R)从上和下或从下和上、或从侧边;第二轴系(II)的左丝网(14L)及右丝网(14R)从下和上、或从上和下;作为第三轴系(Ⅲ)的短纤维须条(6)的左路须条(61L)及右路须条(61R)居中,三轴系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53),左路须条(61L)与上行或下行的左丝束(12L)和下行或上行的左丝网(14L)形成同轴或不同轴的叠层或分布排列;右路须条(61R)与下行或上行的右丝束(12R)和上行或下行的右丝网(14R)形成同轴或不同轴的叠层或分布排列;出前罗拉钳口(53)后,在加捻作用下,左路及右路分别形成丝束增强及丝网裹缠保护的左三轴系复合纱(71L)及右三轴系复合纱(71R),左三轴系复合纱(71L)及右三轴系复合纱(71R)再复合形成双束网复合纱(7)。
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