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人工挖孔桩的分体式垂直提升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人工挖孔桩的分体式垂直提升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其特征是该垂直提升装置主要由上座架、下支架、电动机、减速机、卷筒、钢丝绳和吊钩组成,此上座架是矩形钢结构框架,此下支架主要由下框架、支腿和支撑组成,此下框架也是矩形钢结构框架,在下框架上表面的四角分别设置矩形的木垫块,在各木垫块上放置上座架,用螺栓将上座架、木垫块和下框架即下支架固定连接,同时,在上座架上安装减速机、电动机和卷筒,在卷筒上的钢丝绳的下端段上系接吊钩并在吊钩上悬挂渣桶,在下支架上固定安装开关箱、电铃,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提高了施工效率。
申请公布号 CN203877855U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15
申请号 CN201420203295.8 申请日期 2014.04.24
申请人 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仝茂祥;李霞;王孝平;王春生
分类号 B66F11/00(2006.01)I 主分类号 B66F11/00(2006.01)I
代理机构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代理人 奚志鹏
主权项  一种人工挖孔桩的分体式垂直提升装置,其特征是:该人工挖孔桩的分体式垂直提升装置主要由电动机(1)、减速机(2)、卷筒(3)、上座架(4)和下支架组成,所述的上座架(4)是主要由前横梁Ⅰ、后横梁Ⅰ和左纵梁Ⅰ、右纵梁Ⅰ组焊而成的矩形钢结构框架,并在前横梁Ⅰ的右段与后横梁Ⅰ的右段之间对称间隔地焊装两根中纵梁,同时,在左纵梁Ⅰ、右纵梁Ⅰ的外侧面上对称地分别焊装前后两个把手(4‑2),在上座架(4)的四角分别焊装环形的吊耳(4‑1);所述的下支架又主要由下框架(6)、支腿(7)和支撑(8)组成,此下框架(6)是主要由前横梁Ⅱ、后横梁Ⅱ和左纵梁Ⅱ、右纵梁Ⅱ组焊而成的矩形钢结构框架,此下框架(6)的左右向即横向的长度大于上座架(4)的左右向即横向的长度,在下框架(6)底面的四角对称地分别焊装斜向外伸的支腿(7),在各两两相邻的支腿(7)的下端段之间分别焊装横向或纵向的支撑(8);同时,在下支架的右前支腿上固定安装装有控制开关的开关箱(1‑2),用电线(1‑1)将电动机(1)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控制开关又用电线外接电源,在开关箱(1‑2)的外侧面上安装电铃(1‑3)并在电铃线(1‑5)的另外一端安装电铃开关(1‑4);在所述的下框架(6)上表面的四角分别设置矩形的木垫块(5),在各木垫块(5)上放置上座架(4),用螺栓Ⅰ(5‑1)将上座架(4)、木垫块(5)和下框架(6)即下支架固定连接,同时,在上座架(4)上的两根中纵梁上用螺栓固定安装减速机(2)并使减速机(2)的输入轴朝右伸而输出轴朝左伸,在减速机(2)的输入轴上用联轴节安装电动机(1),在上座架(4)上的左纵梁上用螺栓Ⅱ(5‑2)固定安装带轴承的轴承座(3‑1)并使轴承的轴向中心线与减速机(2)的输出轴的轴向中心线相一致,在轴承座(3‑1)与减速机(2)的输出轴之间安装卷筒(3),即卷筒(3)的中心轴的左端段插装在轴承中,而卷筒(3)的中心轴的右端段用联轴节与减速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在卷筒(3)上缠绕钢丝绳(3‑2),在钢丝绳(3‑2)下垂的端段上用钢丝绳卡扣系接吊钩(3‑3)并在吊钩(3‑3)上悬挂渣桶(3‑4)。
地址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天门大道中段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