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岩原鲤苗种生态池塘培育方法
摘要 一种岩原鲤苗种生态池塘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肥发酵与接种用生物饵料定向培育;2)基肥施用与饵料生物扩大培养;3)岩原鲤仔鱼下池育苗:先进行仔鱼静水培育得稚幼鱼,再将稚幼鱼进行微流水培育后培育成岩原鲤苗种。本发明提供的岩原鲤苗种生态池塘培育方法,可以解决岩原鲤苗种规模化培育难的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发酵粪肥滤液肥水、饵料生物定向培育、复合益生菌与底质改良剂调控育苗池水质和底质等系列关键技术,在保持水质条件稳定的同时为岩原鲤仔鱼提供充足的适口性生物饵料,通过浮游微藻大量繁殖降低育苗水体透明度减少鱼苗因惧光应激和集群而爆发疾病的概率,实现岩原鲤苗种规模化培育。
申请公布号 CN10346124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08
申请号 CN201310433569.2 申请日期 2013.09.23
申请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发明人 曲焕韬;刘勇;郭文韬;管敏;李莎;鲁雪报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01K63/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彭娅
主权项 一种岩原鲤苗种生态池塘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肥发酵与接种用生物饵料定向培育:在岩原鲤仔鱼下池培育前10~15天分别进行有机肥发酵和饵料生物的定向培养;2)基肥施用与饵料生物扩大培养:在岩原鲤仔鱼下池培育前1‑3天进行发酵基肥的施用和饵料生物的扩大培养;3)岩原鲤仔鱼下池育苗:将岩原鲤仔鱼下池,根据饵料生物的来源和外源水的补充添加情况,先进行仔鱼静水培育得稚幼鱼,再将稚幼鱼进行微流水培育后培育成岩原鲤苗种;步骤1)中,在苗种下池前10~15天分别进行有机肥发酵和饵料生物的定向培养,使用载水量300~500kg的塑料桶作为基肥发酵和饵料生物定向培养容器;其中,有机肥发酵方法为:在基肥发酵桶内先后投放有机粪肥20~40kg以及200~300g经过活化的芽孢杆菌,加水至容器总载水量的4/5,桶内安装气石进行有机肥的有氧发酵;饵料生物定向培养方法为:饵料生物培养桶内分别接种小球藻和经80目浮游生物筛过滤的轮虫,培养用水经200目筛绢网过滤,每隔1天向桶内添加液态有机肥20~30g,培育过程保持充足的光照条件,同时桶内布设气石进行微充气培育;步骤3)的仔鱼静水培育为:不添加外源性的饵料,仅以育苗池内扩大培养的浮游微藻、轮虫及其它浮游生物作为岩原鲤仔鱼的饵料;定期在育苗池内施用发酵粪肥滤液和接种轮虫,使养殖水体的透明度控制在40~50cm,水位保持在60~70cm,除补充育苗池因蒸发流失的水分外,不需要补充外源水,培育周期为15~20天;步骤3)的稚幼鱼微流水培育为:稚幼鱼微流水培育阶段鱼苗饵料来源主要依靠外源添加,根据鱼苗适口性需要,饵料应以较大型的浮游动物为主,饵料生物密度控制在0.5~1.0个/ml,晚期稚幼鱼阶段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根据水质调控的需要以微流水的方式逐步补充新水至1.0~1.2m水位并保持微流水状态,该阶段育苗池水体的透明度应保持在60~80cm,培育周期为50~55天。
地址 443100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集锦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