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车轮背腔去毛刺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背腔去毛刺装置,由机架、夹具、电机、连杆以及伺服电动缸等所组成,使用时根据不同尺寸的车轮,四个伺服电动缸Ⅰ和导轨Ⅰ使四个定位块处于合适的位置;伺服电动缸Ⅱ和导轨Ⅱ,使得左连杆和右连杆同时运动,实现左毛刷和右毛刷的同步运动,并使之调整到合适位置;左电机和右电机分别带动左毛刷和右毛刷转动时,下电机通过下轴使左右两个毛刷围绕车轮中心转动。本发明在使用中能够适应任何尺寸的车轮,不仅实现了夹具的通用性,而且也实现了毛刷的通用性,避免了根据车轮尺寸更换夹具和毛刷。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功能性强、效率高、性能安全稳定并且工艺先进的特点。
申请公布号 CN10407043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01
申请号 CN201410270819.X 申请日期 2014.06.18
申请人 中信戴卡宁波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薛博文;阿拉腾;郭建东;王永宁;朱志华;李昌海
分类号 B24B9/04(2006.01)I 主分类号 B24B9/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车轮背腔去毛刺装置,由机架(1)、下导柱(2)、抬升气缸(3)、下电机(4)、下导套(5)、下升降板(6)、下轴承座(7)、下轴(8)、导轨Ⅰ(9)、伺服电动缸Ⅰ(10)、定位块(11)、转角缸(12)、左电机(13)、左板(14)、左轴承座(15)、左轴(16)、左毛刷(17)、左弹簧(18)、基板(19)、左导柱(20)、左滑块(21)、右毛刷(22)、右轴(23)、右轴承座(24)、右板(25)、右电机(26)、右弹簧(27)、右导柱(28)、右滑块(29)、导轨Ⅱ(30)、伺服电动缸Ⅱ(31)、左连杆(32)以及右连杆(3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四根下导柱(2)和两个抬升气缸(3)固定在机架(1)的底板上;与下导柱(2)配合的四个下导套(5)固定在下升降板(6)上;两个抬升气缸(3)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6)的下方铰接;下升降板(6)的下方固定有下电机(4)上方安装有下轴承座(7);上端安装有基板(19)的下轴(8)通过轴承固定在下轴承座(7)内,下轴(8)下方与下电机(4)的输出端相连;夹具单元包括导轨Ⅰ(9)、伺服电动缸Ⅰ(10)、定位块(11)、转角缸(12), 伺服电动缸Ⅰ(10)固定在机架(1)上,伺服电动缸Ⅰ(10)输出端与下端固定有转角缸(12)的定位块(11)侧面相连;定位块(11)的底面固定有两根导轨Ⅰ(9)的滑轨,与滑轨配合的滑块固定在机架(1)平台上;定位块(11)的末端是弧形的台阶状,圆周方向四个均布的夹具单元;左板(14)上方固定有左轴承座(15)下方固定有左电机(13),左板(14)安装在两根左导柱(20)上方;左轴(16)上方固定有左毛刷(17),下方与左电机(13)输出端相连,左轴(16)通过轴承固定在左轴承座(15)内;左滑块(21)固定在基板(19)上方;左弹簧(18)固定在左导柱(20)和左滑块(21)之间;左连杆(32)与左板(14)铰接于A点;右板(25)上方固定有右轴承座(24)下方固定有右电机(26),右板(25)安装在两根右导柱(28)上方;右轴(23)上方固定有右毛刷(22),下方与右电机(26)输出端相连,右轴(23)通过轴承固定在右轴承座(24)内;右滑块(29)固定在基板(19)上方;右弹簧(27)固定在右导柱(28)和右滑块(29)之间;右连杆(33)与右板(25)铰接于C点;伺服电动缸Ⅱ(31)固定在基板(19)的上方,伺服电动缸Ⅱ(31)输出端与左连杆(32)以及右连杆(33)共同铰接于B点;铰点B下方的滑块与导轨Ⅱ(30)的滑轨相连,与滑轨配合的滑块固定在基板(19)上。
地址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众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