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水雾喷射机
摘要 水雾喷射机,主要由喷射装置,支撑装置、控制器1、转动机构2、平台3、底座4、水泵5和送水管6组成。本发明利用文氏管原理,第一喉管和第二喉管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在其腔体内形成负压,产生虹吸现象,将水从第一喷水口、第二喷水口和第三喷水口吸入第一喉管和第二喉管,吸入的水在高速气流的撞击下产生雾化,形成均匀细密的水雾从喷口喷出,减少了对水压的要求和对水泵的信赖,降低了能耗。
申请公布号 CN10400163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8.27
申请号 CN201310056888.6 申请日期 2013.02.23
申请人 中山市玫瑰园环境电器有限公司;湖北玉龙大洪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耀强;李祖刚
分类号 B05B9/04(2006.01)I;B05B15/04(2006.01)I;B05B15/08(2006.01)I 主分类号 B05B9/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水雾喷射机,主要由喷射装置,支撑装置、控制器(1)、转动机构(2)、平台(3)、底座(4)、水泵(5)和送水管(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射装置两端开口,主要由中空的喷口(11)、加压仓(12)和导流罩(13)串接组成,喷口(11)内设有第一喉管(14),第一喉管内设有第二喉管(15),第一喉管(14)和第二喉管(15)通过支撑架(151)连接;所述的喷口(11)、第一喉管(14)、第二喉管(15)同轴;第一喉管的截面为中间小两端大的双曲线结构,第一喉管的两端边沿固定在喷口(11)内壁,在喷口(11)与第一喉管(14)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的第二喉管(15)的截面呈橄榄形;在第一喉管(14)的外壁设有环绕第一喉管的第一环状水槽(141),第一环状水槽(141)与送水管(6)连通;在第一喉管壁上设有第一喷水口(142),第一喷水口(142)与第一环状水槽(141)连通,使第一环状水槽(141)中的水能够通过第一喷水口(142)喷向第一喉管与第二喉管之间的空间;所述的第二喉管(15)壁上设有第二环状水槽(152),在第二喉管上设有开口朝向第一喉管和第二喉管之间的空间的第二喷水口(153)和开口朝向第二喉管内部空间的第三喷水口(154);所述的第二喷水口(153)和第三喷水口(154)与第二环状水槽(152)连通;所述的支撑架(151)为柱状中空管,一端与第一环状水槽(14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环状水槽(152)连通;加压仓(12)内设有风机(121),风机(121)的进风端朝向导流罩(13),出风端朝向喷口(11);所述的支撑装置主要由托架(16)、一对固定环(17)、一对支撑架(18),以及液压杆(19)、液压泵组成,液压泵通过液压管与液压杆相连,液压泵安置在平台上;所述的托架(16)包括两根平行的固定架,以及连接两根固定架端头的两条互相平行的弧形连接条;所述的喷射装置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平台(3)上,喷射装置通过支撑装置调节喷射角度;平台(3)通过转动机构(2)固定在底座(4)上,平台(3)通过转动机构(2)在底座(4)上做水平方向的转动;水泵(5)通过水管与水箱相连,水经水泵(5)增压后,通过送水管(6)送到第一环状水槽(141),第一环状水槽(141)中的一部分水再通过支撑架(151)进入第二环状水槽(152);第一环状水槽(141)中的水从第一喷水口(142)喷向第一喉管和第二喉管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重水雾;第二环状水槽(152)中的水通过第二喷水口(153)喷向第一喉管和第二喉管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重水雾,通过第三喷水口(154)喷向第二喉管内的空间形成第三重水雾;上述三重水雾在风机(121)的作用下,从喷口(11)向外喷射。
地址 528401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富华道35号A007号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