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碗形件热锻、冷拉深复合成型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碗形件热锻、冷拉深复合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加热→镦坯→一次退火→抛丸→一次磷化→四道拉深、光亮退火、磷化→翻边、光亮退火、磷化→压边→切边和冲孔→切槽成型。实现了对工件整体塑性成形的目的,无需分体式加工再组合,提高了工件的强度、耐磨性与牢固性,避免了工件在使用过程中脱离解体的故障;同时使产品精密净成型,减少了加工工序,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且加工效率高。尤其是适用大批量生产碗状电磁阀体加工的新工艺。
申请公布号 CN10277367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7.23
申请号 CN201210284978.6 申请日期 2012.08.11
申请人 安徽省小小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许道益;周晓滨;江立权;高志华
分类号 B23P15/00(2006.01)I 主分类号 B23P15/00(2006.01)I
代理机构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代理人 杨大庆
主权项 一种碗形件热锻、冷拉深复合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加热→镦坯→一次退火→抛丸→一次磷化→四道拉深、光亮退火、磷化→翻边、光亮退火、磷化→压边→切边和冲孔→切槽成型;具体工序如下:工序一:所述的下料是把圆钢在剪切机上下成棒料;所述的加热是把棒料加热至800℃‑900℃;所述的镦坯是先将棒料放到第一压力机有凹槽的下镦头(2)上,压力机施加压力下,上镦头(1)下压,对棒料进行物料分流同时去除加热时产生的氧化皮,将棒料镦成下端面有凸台的成鼓状的坯料;工序二:把工序一镦平的坯料夹放到第一压力机的第二工位带有一凹槽的下凹模芯(6)上,由上冲钉(3)和上冲头(4)组合成的冲头在压力机的作用下,坯料在下凹模(5)的模腔内成型;所述的工序一和工序二是一个热锻连续过程,在同一台压力机上完成;把在工序二上完成的工件放到退火炉内进行细化晶粒,降低硬度,软化处理,一次退火温度为800℃—920℃,保温时间1.5‑2.5小时,缓慢冷却;所述的抛丸是在抛丸机上把工件上退火产生的氧化皮去除;所述的一次磷化是把工件放到锌钙系磷化液的磷化槽里进行磷化处理,磷化槽温度70—90℃,磷化时间4‑10分钟,为后道冷加工工序起减摩润滑作用;工序三:把一次磷化后的工件放到第二压力机的第一下凹模(10‑1)上,所述的第一下凹模(10‑1)内腔上口带斜度圆弧,下口是直面;由钉杆(7)和钉头(8)组合体下压工件,使工件通过第一下凹模(10‑1)和下模板(11)进行第一道冷拉深,使工件成型成直筒状;更换模具第一下凹模(10‑1),按工件外壁厚拉伸20‑25%的比例,依次换上第二下凹模(10‑2)、第三下凹模(10‑3)、第四下凹模(10‑4),并按工序三的操作步骤依次对工件进行三道冷拉深;并在每道拉深后都对工件进行光亮退火,磷化处理;所述的光亮退火是工件在保护气氛或真空中进行退火,以防止氧化,保持表面光亮的退火工艺,是在密闭空间加热退火后让温度在密闭空间缓慢降温500℃以下再自然冷却;工序四:把磷化后的工件,放到第三压力机下凹模腔内,所述第三压力机下凹模腔由下模芯(15)、下凹模(16)和下垫板(17)组合而成;在压力机作用下,由上冲钉(12)和上凹模(14)对工件进行定位,成型面是圆弧面的上冲头(13)对工件上端面向外翻边成型,使工件上端面成型成碗状;并再次光亮退火,磷化处理;工序五:把磷化后的工件,放到第四压力机下凹模腔内(19)内,上冲头(18)向下运动,使工件上端面碗状向外成90°角压平成型;工序六:把压边后的工件放到第五压力机的下模腔内,所述的第五压力机的下模腔由下顶料杆(22)、下垫块(23)、下顶料圈(24)、下刀口(25)组成;由上刀口(20)、上脱料板(26)和冲孔钉(27)组成的上模向下冲压,由导向定径套(21)进行工件定位,由上刀口(20)切除上口压边后的多余材料,冲孔钉(27)冲出上口的两个边孔;工序七:把已切边和冲两边孔后的工件放到第六压力机的下模内,工件内孔套在工件的内衬套(30)上,由两边孔定位销(29)定位,然后工件外护套(31)护住工件外圈,防止变形,上模的上刀口(28)向下运动切槽成型。
地址 245300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生态工业园区霞间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