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基于耦合电感倍压结构的双输出母线型高增益变换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倍压结构的双输出母线型高增益变换器,包括一个主开关管器件S,箝位开关管S<sub>c</sub>,两个续流二极管D<sub>r1</sub>和D<sub>r2</sub>,两个输出二极管D<sub>o1</sub>和D<sub>o2</sub>,箝位电容C<sub>c</sub>,两个开关管电容C<sub>1</sub>和C<sub>2</sub>,两个储能电容C<sub>o1</sub>和C<sub>o2</sub>和一个带有两个绕组的耦合电感;利用耦合电感倍压结构实现常规占空比下的高增益,降低开关器件S的电压应力;利用有源箝位电路结构有效抑制主开关管关断时产生的电压过冲,并回收储存在漏感中的能量;利用耦合电感的漏感L<sub>k</sub>实现主开关和箝位开关管的零电压导通;利用开关管电容C<sub>1</sub>、开关管电容C<sub>2</sub>和第一储能电容C<sub>o1</sub>、第二储能电容C<sub>o2</sub>来使得第一输出二极管D<sub>o1</sub>、第二输出二极管D<sub>o2</sub>的电压应力小于输出电压。
申请公布号 CN203691234U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7.02
申请号 CN201420044588.6 申请日期 2014.01.23
申请人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宋鑫;刘超;窦新民;郭旭东;秦广乐;赵一;向鑫;李武华
分类号 H02M3/155(2006.01)I;H02M1/32(2007.01)I;H02M1/08(2006.01)I 主分类号 H02M3/155(2006.01)I
代理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代理人 朱显国
主权项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倍压结构的双输出母线型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提供电能的供电电源V<sub>in</sub>;耦合电感,可以等效看作在理想变压器下由励磁电感L<sub>m</sub>和原边漏感L<sub>k</sub>组成,主要用于储存电荷,实现LC谐振电路和对其它电路结构的充放电,耦合电感的一端与供电电源V<sub>in</sub>的正向端相连,耦合电感的另一端与原边漏感L<sub>k</sub>相连;主开关电路,主要用于对电路开关状态的控制,配合其它电路结构实现高增益直流电压的输出,其中主开关器件为增强型N型MOS管,主开关器件S的漏极与耦合电感的原边漏感L<sub>k</sub>一端相连,源极与零参考电位GND相连,栅极连接外部控制单元;箝位电路,主要用于抑制主开关器件S关断时产生的电压过冲,并可回收储存在漏感中的能量,包括一个箝位开关管Sc和一个箝位电容Cc,其中箝位开关管Sc的源极与主开关器件S的漏极相连,箝位开关管Sc的漏极与箝位电容Cc的一端相连,箝位电容Cc的另一端与零参考电位GND相连,箝位开关管Sc的栅极连接用于控制其导通和关断的外部控制单元;耦合电感倍压结构,主要用实现常规占空比下的高增益,从而降低主开关器件Sc的电压应力,并可以选择低耐压和低导通电阻的功率器件来进一步降低导通损耗,包括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L<sub>2</sub>、第一开关管电容C<sub>1</sub>、第二开关管电容C<sub>2</sub>、第一续流二极管D<sub>r1</sub>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sub>r2</sub>,其中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L<sub>2</sub>的一端与箝位开关管Sc的源极相连,耦合电感二次侧绕组L<sub>2</sub>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管电容C<sub>1</sub>的一端相连,同时与第二开关管电容C<sub>2</sub>的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电容C<sub>1</sub>的另一端与第一续流二极管D<sub>r1</sub>的阴极相连,第二开关管电容C<sub>2</sub>的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sub>r2</sub>的阳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D<sub>r1</sub>的阳极第二与续流二极管D<sub>r2</sub>的阴极相连,同时第一续流二极管D<sub>r1</sub>的阳极与第二续流二极管D<sub>r2</sub>的阴极相连的公共节点与零参考电位GND相连;双输出电路结构,这种电路结构存在中点零电位,为后一级实现多电平逆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包括第一输出二极管D<sub>o1</sub>、第二输出二极管D<sub>o2</sub>、第一储能电容C<sub>o1</sub>、第二储能电容C<sub>o2</sub>、第一等效负载R<sub>o1</sub>和第二等效负载R<sub>o2</sub>,其中第一输出二极管D<sub>o1</sub>的阳极与续流二极管D<sub>r1</sub>的阴极相连,同时与第一开关管电容C<sub>1</sub>的一端相连,第一输出二极管D<sub>o1</sub>的阴极与第一储能电容C<sub>o1</sub>的正极相连,第二输出二极管D<sub>o2</sub>的阴极与续流二极管D<sub>r2</sub>的阳极相连,同时与第二开关管电容C<sub>2</sub>的一端相连,第二输出二极管D<sub>o2</sub>的阳极与第二储能电容C<sub>o2</sub>的负极相连,第一储能电容C<sub>o1</sub>的负极与第二储能电容C<sub>o2</sub>的正极相连,第一等效负载R<sub>o1</sub>的一端与第一储能电容C<sub>o1</sub>的正极相连,第二等效负载R<sub>o2</sub>的一端与第二储能电容C<sub>o2</sub>的负极相连,第一等效负载R<sub>o1</sub>的另一端与第二等效负载R<sub>o2</sub>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等效负载R<sub>o1</sub>和第二等效负载R<sub>o2</sub>相连的公共点与第一储能电容C<sub>o1</sub>和第二储能电容C<sub>o2</sub>相连的公共点相连,并且此公共点与零参考电位GND相连。
地址 222061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圣湖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