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多余度双通道无接触旋转变压器
摘要 一种多余度双通道无接触旋转变压器,包括双余度环形变压器、第一双通道旋转变压器和第二双通道旋转变压器。第一环形变压器和第二环形变压器共用同一套铁心,绕组参数完全相同;双余度双通道旋转变压器采用分磁路结构,第一双通道旋转变压器和第二双通道旋转变压器磁路独立,双通道旋转变压器的粗、精机采用共磁路结构;旋转变压器的输入、输出、接地点均引出两根引接线与两个电连接器连接。本发明将单对极和多对极旋转变压器组合,实现无接触,采用双余度的结构型式、磁路型式、线路型式,实现多余度,更大程度提高旋转变压器可靠性和寿命,大大减少系统的故障率提高其可靠性,提高系统的测角精度,延长系统的工作寿命。
申请公布号 CN10387172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6.18
申请号 CN201410119734.1 申请日期 2014.03.27
申请人 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发明人 樊君莉
分类号 H01F38/18(2006.01)I;H02K3/12(2006.01)I;H01F27/24(2006.01)I;H01F41/00(2006.01)I 主分类号 H01F38/18(2006.01)I
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代理人 徐文权
主权项 一种多余度双通道无接触旋转变压器,包括双余度环形变压器(Q1)、第一双通道旋转变压器(Q2)和第二双通道旋转变压器(Q3),其特征在于:双余度环形变压器(Q1)的定子铁心槽中嵌放位置相同的第一、第二环变定子绕组S<sub>1</sub>S<sub>3</sub>、S<sub>2</sub>S<sub>4</sub>,转子铁心槽中嵌放位置相同的第一、第二环变转子绕组R<sub>1</sub>R<sub>3</sub>、R<sub>2</sub>R<sub>4</sub>;第一双通道旋转变压器(Q2)的转子铁心槽中嵌放第一余弦相粗机转子绕组R<sub>5</sub>R<sub>7</sub>、第一正弦相粗机转子绕组R<sub>6</sub>R<sub>8</sub>、第一余弦相精机转子绕组R<sub>9</sub>R<sub>11</sub>和第一正弦相精机转子绕组R<sub>10</sub>R<sub>12</sub>,定子铁心槽中嵌放第一余弦相粗机定子绕组S<sub>5</sub>S<sub>7</sub>、第一正弦相粗机定子绕组S<sub>6</sub>S<sub>8</sub>、第一余弦相精机定子绕组S<sub>9</sub>S<sub>11</sub>和第一正弦相精机定子绕组S<sub>10</sub>S<sub>12</sub>;第二双通道旋转变压器3的转子铁心槽中嵌放第二余弦相粗机转子绕组R<sub>13</sub>R<sub>15</sub>、第二正弦相粗机转子绕组R<sub>14</sub>R<sub>16</sub>、第二余弦相精机转子绕组R<sub>17</sub>R<sub>19</sub>和第二正弦相精机转子绕组R<sub>18</sub>R<sub>20</sub>,定子铁心槽中嵌放第二余弦相粗机定子绕组S<sub>13</sub>S<sub>15</sub>、第二正弦相粗机定子绕组S<sub>14</sub>S<sub>16</sub>、第二余弦相精机定子绕组S<sub>17</sub>S<sub>19</sub>和第二正弦相精机定子绕组S<sub>18</sub>S<sub>20</sub>;双余度环形变压器(Q1)的第一环变转子绕组R<sub>1</sub>R<sub>3</sub>与第一双通道旋转变压器(Q2)的第一余弦相粗机转子绕组R<sub>5</sub>R<sub>7</sub>、第一余弦相精机转子绕组R<sub>9</sub>R<sub>11</sub>并联连接,第一双通道旋转变压器(Q2)的第一正弦相粗机转子绕组R<sub>6</sub>R<sub>8</sub>和第一双通道正弦相精机转子绕组R<sub>10</sub>R<sub>12</sub>作为补偿绕组分别自行短接;双余度环形变压器(Q1)的第二环变转子绕组R<sub>2</sub>R<sub>4</sub>与第二双通道旋转变压器(Q3)的第二余弦相粗机转子绕组R<sub>13</sub>R<sub>15</sub>、第二余弦相精机转子绕组R<sub>17</sub>R<sub>19</sub>并联连接,第二双通道旋转变压器的第二正弦相粗机转子绕组R<sub>14</sub>R<sub>16</sub>和第二正弦相精机转子绕组R<sub>18</sub>R<sub>20</sub>作为补偿绕组分别短接。
地址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桃园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