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的悬臂桩土拱效应的测试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悬臂桩土拱效应的测试方法,将悬臂桩的土拱效应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变问题,选取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单位厚度土层进行分析;在二维平面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桩后土拱形成和失效机制进行研究,建立桩土相互作用的颗粒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随着土体位移的增大桩后土拱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因素;采用非连续变形的颗粒流方法,分析土拱效应的失效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悬臂桩土拱效应的测试方法,简化了悬臂桩桩间土的稳定性影响因素,丰富了悬臂桩桩间土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增加了现有相应技术的理论知识,补充了当前国内的空白,具有推广意义。
申请公布号 CN10385257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6.11
申请号 CN201410100139.3 申请日期 2014.03.18
申请人 华侨大学 发明人 吕振利;孙金山;左昌群;郭鸿俊;李堰洲
分类号 G01N33/24(2006.01)I 主分类号 G01N33/24(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主权项 一种新型的悬臂桩土拱效应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悬臂桩的土拱效应问题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变问题,选取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单位厚度土层进行分析;步骤二:在二维平面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桩后土拱形成和失效机制进行研究,建立桩土相互作用的颗粒流模型;步骤三: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随着土体位移的增大桩后土拱的形成过程;步骤四: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随着土体位移的增大桩后土拱演化过程影响因素;步骤五:采用非连续变形的颗粒流方法,分析土拱效应的失效过程;步骤六:采用非连续变形的颗粒流方法,分析土拱效应失效过程的影响因素。
地址 362021 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