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海水处理、幼体投放、环境控制、饲料投喂、水质调控、质量检验六个步骤;该育苗方式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
申请公布号 CN10376626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5.07
申请号 CN201410076358.2 申请日期 2014.03.04
申请人 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康健;刘唤明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代理人 刘广生
主权项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0.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sub>2</sub>) 30~50 mL/m<sup>3</sup>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 12~24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sup>3</sup>的圆形水族箱中;c.环境控制: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29℃,糠虾幼体阶段29~30℃,仔虾阶段27~30℃;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30‰;    光照:全黑暗;d.饲料投喂:(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0.25g/m<sup>3</sup>;(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0~0.15g/ m<sup>3</sup>,轮虫的密度为5~10个/mL,每4~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育苗用微囊饵料BP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3~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05~0. 10g/ m<sup>3</sup>,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1g/m<sup>3</sup>,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0~0.35g/m<sup>3</sup>,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10~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5万cell/mL的密度;(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l:8~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e.水质调控: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1~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0.01%加入到水中;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地址 524000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瑞云北路(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