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的人工繁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色蛤<i>Ruditapes variegata</i>的人工繁育方法,通过亲本采集、性腺促熟、催产孵化、幼虫培育、无附着基采苗、稚贝育成等环节,在室内培育出大量健康苗种。本发明结束了传统上大多数人将菲律宾蛤仔<i>R.philippinarum</i>误判为杂色蛤,没有真正意义上杂色蛤人工育苗的窘境,首次培育出杂色蛤健康苗种,为其生物资源恢复及维持其遗传多态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等优点。
申请公布号 CN10376625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5.07
申请号 CN201410036946.3 申请日期 2014.01.26
申请人 大连海洋大学 发明人 闫喜武;张跃环;杨凤;张国范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代理人 高学刚
主权项 一种杂色蛤<i>Ruditapes variegata</i>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在中国福建平潭以南进行杂色蛤的亲本采集,对于性腺没有发育成熟的个体进行促熟处理,性腺成熟的个体可直接使用,促熟处理过程是将杂色蛤放置在室内水泥池中,采用微充气、人工投喂单胞藻的方式进行促熟,b. 将杂色蛤亲本冲洗干净后放置于海水中,采用阴干0.5‑3h与流水30‑60min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催产,对获得的成熟配子进行充气孵化,孵化密度为30‑50个/ml,c. 对孵化出的D型幼虫采用300目筛绢网进行优选,之后按照2‑3个/ml的密度进行幼虫培养,在幼虫培养期间所有的苗池均不换水,采用微充气方式进行培养,d. 当幼虫生长至210‑240µm,出鳃原基时,控制其幼虫密度在0.5‑1个/ml的范围内进行无附着基采苗,然后继续培养幼虫3‑9d,e. 当90%以上的幼虫附着在养殖池底时,进行室内稚贝中间育成,在稚贝中间育成过程中微充气、不换水,以虾池水作为生物饵料,经过30‑45d的培育,获得2‑5mm的杂色蛤稚贝苗种。
地址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黄河路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