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人工智能酶促发酵生产红茶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酶促发酵生产红茶的方法,有以下优点:①生产出一种高品质红茶,而且是一种机械化、智能化、生物发酵的制备工艺。②本工艺配置的机械设备属于节能、环保,所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③本项工艺将计算机智能技术融合到红茶加工领域,为我国红茶加工开创了一条新的高科技工艺技术。④本发明中的糖化酶酶促生物发酵技术,优化了红茶品质及增加了营养功能。⑤本发明的微波灭菌工艺,彻底杀灭一切有害生物,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
申请公布号 CN10374974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4.30
申请号 CN201310723481.4 申请日期 2013.12.24
申请人 汪辉进;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汪辉进;赵行暇
分类号 A23F3/06(2006.01)I;A23F3/10(2006.01)I 主分类号 A23F3/06(2006.01)I
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主权项 一种人工智能酶促发酵生产红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准备:春茶主要采一芽一、二叶茶树鲜叶,夏茶采一芽二叶鲜叶,秋茶采一芽一、二叶鲜茶叶;(2)冷风萎凋:启动萎凋槽鼓风机,吹自然冷风进行萎凋,春季萎凋1.5‑2.5小时;夏季、秋季萎凋1‑1.5小时;(3)热风萎凋:智能供热控温萎凋槽,在萎凋槽内通过热风进行萎凋;春茶萎凋叶温度≤38℃±1℃,通过智能控温系统控制温度,萎凋时间5‑6小时;夏茶萎凋叶温度≤33℃±1℃,时间3‑3.5小时;秋茶萎凋智能控制叶温34℃±1℃,时间≤3小时;此外,该萎凋槽还配置智能报警装置,一旦超越萎凋时间,可自动发出超时报警;(4)加酶揉捻:揉捻40‑50分钟,在揉捻10‑15分钟后,均匀加入0.4%‑0.5%糖化酶粉剂(以100公斤揉捻叶加入0.5公斤粉状糖化酶),然后再揉捻28‑30分钟;(5)解块筛分:通过机械抖动分筛,让揉捻团充分松散,不结块;(6)酶促发酵:在智能控温、加湿、供氧发酵室内进行,春茶智能发酵室温度40℃±1℃,时间4‑5小时,湿度80±1%;夏茶和秋茶发酵温度35℃±1℃,相对湿度90℃±5%,时间2‑3小时,此外还采用智能供氧酶促发酵;(7)热风初烘:应用热风连续烘干机,春初烘温度110℃±1℃,夏茶初烘温度95℃±5℃,秋茶92℃±1℃;(8)热风足烘:春茶控温为95℃±1℃,夏、秋茶90℃‑95℃,当烘叶含水量达8%,停止足烘;(9)红外提香:用智能控温定时提香机提香,春茶提香温度85℃±1℃,时间30‑35分钟,夏、秋茶75℃‑83℃,时间20‑30分钟,当茶叶含水率达到≤7%时,即停止;(10)微波灭菌:春茶微波灭菌温100℃±1℃,夏秋茶微波灭菌90℃±2℃,时间10‑15分钟;微波灭菌作用是通过微波作用杀灭一切微生物或有害菌体,确保产品质量安全;(11)成品贮放:灭菌后的成品红茶,放入密封铝箔袋或其它密封食品包装物,低温或常温贮藏均行。
地址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建设西路389号池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