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安茶的加工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的采摘;(2)摊青;(3)杀青;(4)揉捻;(5)晒坯;(6)毛火;(7)渥堆;(8)复揉;(9)干燥;(10)筛分、风选、拣剔与拼配;(11)露茶;(12)蒸茶;(13)装篓或压制;(14)足火。本发明根据对安茶传统工艺的考察,结合现代技术对安茶生化成份的研究与当今市场对安茶的需求,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探索出安茶一整套加工技术。本发明运用现代制茶学理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既保持了安茶的传统特色,又赋予了现代安茶的时尚需求。通过上述工艺,形成的安茶:外形紧实匀齐,色泽棕褐尚润,汤色橙黄透亮似啤酒,滋味醇厚甘爽顺滑,香气浓郁高长,叶底青褐完整有少许暗红色茎梗。
申请公布号 CN10374975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4.30
申请号 CN201410030321.6 申请日期 2014.01.23
申请人 池州芦山生态农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世俊;徐光荣;章登亚;查正亮;檀甫学;杨益斌
分类号 A23F3/06(2006.01)I 主分类号 A23F3/06(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代理人 毛雁妮
主权项 一种安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的采摘:鲜叶采摘选取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采摘时间从谷雨至6月中旬,雨天不采;(2)摊青:鲜叶采摘后在室内通过调温调湿摊青,摊叶厚10cm,室内温度保持25±2℃,空气相对湿度80±2%,夜间翻动2~3次,干燥的天气应补水保湿,通过调温调湿,长萎慢凋约10h±2,使付制叶含水分达到67~68%,减重率11~13%,叶片萎缩变软,直立嫩枝条表现顶芽侧弯或下垂,青草气大量散失而清香微露;(3)杀青:采用大口径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进叶端温度280~300℃、出叶端温度150~160℃、投叶量140~160KG/h,高温快杀,要求杀匀杀透,手握叶质柔软略有粘性,嫩茎梗大多折而不断,叶片瘪而不卷,叶色变暗,青草气消失而略显清香为适度,杀青叶含水率61~63%,减重率14~16%;(4)揉捻:杀青叶出摊凉机后趁尚有余热装入揉捻机揉桶进行热揉,采取轻—重—轻、轻压、短时、慢揉,中间加轻压2~3次,以茶汁不外溢为压力上限,避免产生“脱皮梗”或“丝瓜瓤”,全程一般20~25min茶条紧实即可;(5)晒坯:将揉捻好的茶叶薄摊于篾垫上进行日光晒坯发酵,厚度约5cm,发酵时间依鲜叶嫩度、温度、空气湿度及摊叶厚度而定,一般2~3h;晒坯过程中每隔30min翻动一次,促进在制品均匀发酵;(6)毛火:使用自动烘干机进行毛火作业,温度130~140℃、电机转速450~500转/分,上叶厚度1cm,下机4~5成干度,含水率30~35%;(7)渥堆:将毛火后的茶坯抖散直接逐次堆积,保持茶堆内的温度不超过42℃,每隔1.5h翻拌一次,以降低堆内温度,增加堆内氧气浓度,以利于渥堆均匀和加速渥堆进程,全程时间约6±0.5h;(8)复揉:由于茶坯经渥堆后较松散,需进一步揉紧茶条;复揉时间8~10分种,中间只需加一次轻压即可;(9)干燥:安茶毛茶不易干燥,耗时长,渥堆后的茶坯需进行三次烘焙后才达到足干状态,温度设置依次递减,它们分别是130℃、110℃、90℃,电机转速300~400转/分;(10)筛分、风选、拣剔与拼配:通过筛分、风选、拣剔除去梗、片、末及非茶类物质,达到分级要求;干燥后的毛茶用平圆机筛分,一般按4、6、8、10目筛网配置,分成5个筛号茶,4目茶头经滚切后用6和8目筛复筛取料,在露茶时按品质要求进行拼配后露茶;(11)露茶:在立秋后,选择晴天夜晚, 将茶摊在室外晒簟上,厚约10cm, 每隔20cm开一沟,次日晨收起,以手握茶叶有柔软感为适度,若尚有扎手感可再露一夜;严禁在雾霾天气露茶;(12) 蒸茶:用专制锅灶,锅中放水,大火煮沸,锅上置蒸笼并垫茶布,摊茶于布上,笼罩汽蒸,每层一次蒸2.5~3min,将下面一层蒸软茶取出,上面一层移放下面,再加铺一层在上面,循序进行;(13) 装篓或压制:蒸过的茶叶应趁热装入用箬叶作内衬特制的篾篓中,压紧压实,形成外紧内松的空间结构,或趁热装入制砖机压制成设定形状;(14)足火:将篾篓或茶砖放在特定的、清洁的干燥工具上,文火慢烘,火温约60±2℃,全程时间约28±2h,中间要检查干燥情况,尤其是内部干度,并关注干燥过程中安茶香气的变化,干燥减重率在9~13%。
地址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