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轻质化设计系统
摘要 一种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轻质化设计系统,它包括优化定义模块L1、全局搜索模块L2、局部锁定模块L3和结构分析模块L4四部分;优化定义模块L1为整个优化系统的初始设定,贯穿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全局搜索模块L2和局部锁定模块L3为系统优化工作的两个阶段,全局搜索模块L2实现在大范围广域上的一个粗略搜索;局部锁定模块L3是在全局搜索L2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沿梯度方向优化得到最优设计方案;结构分析模块L4为系统优化过程中对于设计方案获取结构分析反馈的手段;该四个模块相互独立,通过模块间信息的交互实现每一模块相应的功能,最终快速地实现对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的优化设计。
申请公布号 CN10376137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4.30
申请号 CN201410015884.8 申请日期 2014.01.14
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明人 王晓慧;樊思思
分类号 G06F17/50(2006.01)I 主分类号 G06F17/5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代理人 王顺荣;唐爱华
主权项 一种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轻质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优化定义模块L1、全局搜索模块L2、局部锁定模块L3和结构分析模块L4四部分;优化定义模块L1为整个优化系统的初始设定,贯穿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全局搜索模块L2和局部锁定模块L3为系统优化工作的两个阶段,全局搜索模块L2实现在大范围广域上的一个粗略搜索;局部锁定模块L3是在全局搜索L2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沿梯度方向优化得到最优设计方案;结构分析模块L4为系统优化过程中对于设计方案获取结构分析反馈的手段;该四个模块相互独立,通过模块间信息的交互实现每一模块相应的功能,最终实现对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的优化设计;所述优化定义模块L1是对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优化设计问题的定义,包括设计变量定义模块L11、优化目标定义模块L12和约束条件定义模块L13三部分;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并列的关系;该设计变量定义模块L11是对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优化过程中设计变量的定义,定义径向螺栓的直径和个数、两个舱段连接部分的各宽度和厚度共9个变量为设计变量,数学表达如下:X={n,d,t,h1,h2,a1,a2,a3,a4};其中,X为设计变量组,由9个变量组成:n为螺栓个数,整型变量;d为螺栓直径,整型变量,单位为mm,由螺栓直径确定选用的螺栓规格,即确定螺栓的各个具体尺寸;t为舱段连接框A、B薄壁区域的厚度,浮点型变量,单位为mm;h1为舱段连接框A连接区域的厚度,浮点型变量,单位为mm;h2为舱段连接框B连接区域的厚度,浮点型变量,单位为mm;a1为舱段连接框A连接区域的宽度,浮点型变量,单位为mm;a2为舱段连接框A阶梯过渡段宽度,浮点型变量,单位为mm;a3为舱段连接框B局部加厚区域的宽度,浮点型变量,单位为mm;a4为舱段连接框B端面到螺栓孔中心线的轴向距离,浮点型变量,单位为mm;各变量取值范围与导弹舱段直径、材料和承载情况有关,根据要优化的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进行各变量取值范围的设定;该优化目标定义模块L12是对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优化过程中优化目标的定义,定义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整体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数学表达式如下:Min(W);其中,W为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整体质量,单位为kg;该约束条件定义模块L13是对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优化过程中约束条件的定义,从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角度出发,强度满足结构材料的性能,刚度满足两个舱段不发生脱节;分别定义结构最大应力小于结构材料的许用应力,舱段连接框A和舱段连接框B沿轴向的错位位移小于特定值;数学表达式如下:S=(s1,s2,s3,dis)其中,S为约束条件,由两部分组成:s1,s2,s3为强度约束,分别对应舱段连接框A、舱段连接框B、螺栓的最大应力小于对应结构材料的许用应力;dis为刚度约束,对应舱段连接框A和舱段连接框B在连接处沿轴向发生的错位小于特定值,各约束具体取值与结构材料和承载情况有关;所述全局搜索模块L2由优化工具构成;其中,优化工具的工作过程为:将初始设计方案提交到结构分析模块L4进行结构分析,读取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满足优化终止条件,如满足则优化结束,否则根据系统设定的更新方法给出新的设计方案,再次进行结构分析,不断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满足优化终止条件,其中更新方法和优化终止条件在不同模块中不同;全局搜索模块中的更新方法是依据试验方案表的编排,优化终止条件是试验方案是否完成;其中,试验方案表是根据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针对9个设计变量在取值范围内制定的,实现对全局区域的样本点均布;样本点的个数一般为10<sup>~</sup>200个,样本点越多,优化效果越好,但相应的计算效率也会越低;所以全局搜索模块L2的工作过程如下:以试验方案表为参考,依次将每个样本点方案提交到结构分析模块L4,L4处理结束后将相应方案反馈返回;完成试验方案表中所有样本点的结构分析后,则试验方案完成,优化工具对所有样本点结果进行对比,选择可行域内优化目标最小的样本点作为最优局部区域标志,将其提交到局部锁定模块L3;所述局部锁定模块L3同样由优化工具构成,只是更新方法和优化终止条件和全局搜索模块L2不同;局部锁定过程中更新方法是依据SQP序列二次规划梯度优化算法,其中,SQP序列二次规划梯度优化算法是一种针对非线性问题的数学求解方法,优化终止条件是满足收敛条件,其中,收敛条件是指两组设计方案的目标值差异在精度范围内,精度一般选用0.1%~10%,精度越高,优化效果越好,但相应地会延长系统工作时间;所以局部锁定模块L3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全局搜索模块L2确定的最优局部区域标志提交到结构分析模块L4,结构分析模块L4处理结束后将相应方案反馈返回;优化工具根据SQP序列二次规划梯度优化算法对反馈进行分析给出新一组设计方案,再次提交到结构分析模块L4处理,结构分析模块L4处理结束后再将相应方案反馈返回;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该过程满足收敛条件,则优化系统完成工作,确定最终一组设计方案为最优设计方案;所述结构分析模块L4是对设计方案进行结构仿真并分析,从分析结果中提取出优化所需的信息作为方案反馈返回,它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几何外形L41,外载条件L42,结构材料L43,单元属性L44,分析求解L45,结果处理L46;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并列的关系;该几何外形L41实现对结构外形的仿真,建立导弹几何结构模型;它包括:舱段连接框A的具体尺寸、舱段连接框B的具体尺寸、螺栓的具体尺寸、托板螺母的具体尺寸及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其中,舱段连接框A、舱段连接框B的外径为0.6m~1.4m,长度与外径相关,数值上表现为比外径小0.2m,分为薄壁区域和连接区域,连接区域的厚度为t,宽度为总长与薄壁区域的差,舱段连接框A连接区域的厚度为h1,宽度为a1,与薄壁部分阶梯过渡段宽度为a2,舱段连接框B连接区域的厚度为h2,宽度为a3,螺栓位于距离舱段连接框B端面a4的位置上,螺栓个数为n,螺栓直径为d,根据螺栓直径选定相应规格的螺栓和托板螺母,确定螺栓和托板螺母的细节尺寸;以上仿真建模过程中部分尺寸为设计变量,故将建模过程中设计变量以如下形式定义:n=[n],d=[d],t=[t],h1=[h1],h2=[h2],a1=[a1],a2=[a2],a3=[a3],a4=[a4];新的设计方案会将各变量新的数值赋值于[*],从而实现结构几何模型的自动化更改过程;该外载条件L42实现结构承受载荷的定义,它包括:位移限制和载荷施加;位移限制是将舱段连接框A薄壁区域远端固定;载荷施加包括轴向的拉压,径向的剪切,垂直于轴向的弯矩以及其他形式的载荷;根据要优化导弹舱段径向连接结构进行载荷数值的设定;该结构材料L43实现对结构材料属性的定义;它包括舱段连接框A的材料定义、舱段连接框B的材料定义、螺栓的材;定义和托板螺母的材料定义;其中材料定义是指定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参数;舱段连接框A、B选用材料有铝合金,镁合金以及复合材料;螺栓和托板螺母选用45号钢或其他合金钢;该单元属性L44实现对仿真结构模型单元的定义;它包括舱段连接框A的单元定义、舱段连接框B的单元定义、螺栓的单元定义、托板螺母的单元定义;舱段连接框A、B薄壁区域选用四节点壳单元,连接区域选用四节点体单元,螺栓和托板螺母选用六面体单元,并将所有体单元定义为接触体,考虑彼此间接触作用;该分析求解L45实现结构在定义环境下响应的求解;选用求解器对整体结构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其中,求解器选用现有成熟软件;该结果处理L46实现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选取优化过程中关心的响应;在结构分析完毕后,求解器会输出结构每个单元的质量信息,应力信息与位移信息,从中组合得到结构整体质量,结构各部分最大应力,两个舱段连接框在连接处沿轴向发生的错位位移;具体数学表达如下:W=∑w<sub>i</sub>;s1=max(s1<sub>i</sub>),s2=max(s2<sub>i</sub>),s3=max(s3<sub>i</sub>);dis=max(dis2<sub>i</sub>‑dis1<sub>i</sub>);其中,w<sub>i</sub>为结构各单元质量,s1i,s2i,s3i分别为舱段连接框A、舱段连接框B、螺栓和托板螺母每个单元的应力值,dis1<sub>i</sub>,dis2<sub>i</sub>分别为位于舱段连接框A、舱段连接框B通孔中心线上的单元的位移信息。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