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电力转换的交换式充电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电力转换的交换式充电装置,包括一功率因素调整电路、一充电处理器电路及一个以上蓄电池;该功率因素调整电路设在电源输入端,具有至少一第一无穷级共振舱;该充电处理器电路设在功率因素调整电路输出端与蓄电池形成电性连接;藉第一无穷级共振舱所产生的共振、阻尼效应达到与蓄电池共振的动态PFC功率因素调整,使充电处理器电路在频率的调整动作上,能共振的以输出电子流的型态对蓄电池不产生温度的快速充电,且由于蓄电池的充电与放电路径不同及没有最大功率移转的耗能问题存在,故还具有倍能充电及允许同时充电与放电的效益。
申请公布号 CN10193816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4.23
申请号 CN201010280738.X 申请日期 2010.09.13
申请人 凃杰生;徐夫子 发明人 徐夫子
分类号 H02J7/10(2006.01)I;H02M1/42(2007.01)I 主分类号 H02J7/10(2006.01)I
代理机构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代理人 盛建德
主权项 一种具电力转换的交换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升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A)、一充电处理器电路(40)及至少一个蓄电池(50);该升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A)与直流电源(70A)的电源输入端(71A)电性连接,该升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A)具有一并联电源输入端(71A)的二极管(D<sub>0</sub>)、一继二极管(D<sub>0</sub>)后与电源输入端(71A)一极串接的无穷级共振舱(32A)、一与无穷级共振舱(32A)串接的第一二极管(D<sub>1</sub>)、一在无穷级共振舱(32A)与第一二极管(D<sub>1</sub>)间并联的第一晶体管(Q<sub>1</sub>)、一触发第一晶体管(Q<sub>1</sub>)的第一IC芯片(31A)、一在第一二极管(D<sub>1</sub>)出端并联的第一电容(C<sub>1</sub>);该充电处理器电路(40)包括并联在升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A)输出端的一第二二极管(D<sub>2</sub>)及一第三电容(C<sub>3</sub>),该第三电容(C<sub>3</sub>)串接有一与第二二极管(D<sub>2</sub>)形成并联回路的第二电感(L<sub>2</sub>),且该第二二极管(D<sub>2</sub>)与该第二电感(L<sub>2</sub>)间的并联回路上还串接有被一第二IC芯片(41)触发的一第二晶体管(Q<sub>2</sub>);该蓄电池(50)透过充电处理器电路(40)与升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A)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该蓄电池(50)与第三电容(C<sub>3</sub>)并联;其中,该升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A)的无穷级共振舱(32A)是由一第一电感(L<sub>1</sub>)并联相互串接的一第一电性阻尼器(Xu<sub>1</sub>)及一第二电容(C<sub>2</sub>)所组成;所述升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A)的输出端还并联有一降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B)作为充电处理器电路(40)的另一输入端;该降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B)透过一整流器(60)与交流电源(70)的电源输入端(71)电性连接,该降压PFC功率因素调整电路(30B)具有一电性连接整流器(60)的第三晶体管(Q<sub>3</sub>)、一触发第三晶体(Q<sub>3</sub>)的第三IC芯片(31B)、一电性串接第三晶体管(Q<sub>3</sub>)的第二无穷级共振舱(32B)、一在第三晶体管(Q<sub>3</sub>)与第二无穷级共振舱(32B)间并联的第三二极管(D<sub>3</sub>)及一并联在第二无穷级共振舱(32B)输出端的第四电容(C<sub>4</sub>);所述第二无穷级共振舱(32B)是由一第三电感(L<sub>3</sub>)并联相互串接的一第二电性阻尼器(Xu<sub>2</sub>)及一第五电容(C<sub>5</sub>)所组成。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新店市安祥路10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