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该方法由太阳能电池板、支撑连接装置、气泵、曝气管和布气管构成曝气增氧系统,维持水中的溶解氧水平;强浮力载体与挺水植物构成生态浮床系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并富集和转化重金属;填料系统提供给大量微生物菌群、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附着、寄居之地,共建形成具有高效快速净化污染物的生物膜。本发明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中COD、氮、磷等有机物及其它污染物,净化水体水质,改善河道生态系统,帮助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申请公布号 CN10373907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4.23
申请号 CN201310756091.7 申请日期 2013.12.31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孙井梅;杨晓杰;李檬;吴卿;席兆胜
分类号 C02F3/32(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3/32(2006.01)I
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张宏祥
主权项 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支撑连接装置(3)、气泵(4)、曝气管(7)和布气管(8)构成曝气增氧系统;将太阳能不断转化为电能,用于曝气机的曝气增氧,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能够满足植物、微生物的呼吸、降解作用,维持水中的溶解氧水平;(2)通过强浮力载体(5)与挺水植物(2)构成生态浮床系统;挺水植物利用植物根系的筛滤、吸收和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并富集和转化重金属;所述挺水植物的栽种密度为2~10株/m<sup>2</sup>;所述强浮力载体(5)的直径为河道断面宽度的1/5~1/4,但一般最大不超过2米;(3)通过填料(6)连接成串,均匀悬挂于强浮力载体(5)的下面,构成填料系统;微生物菌群、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附着、寄居在填料表面,构建具有高效快速净化污染物的生物膜,以主要去除河道水体中的COD;填料上培养好氧反硝化菌,可在水体溶解氧较高的条件下完成脱氮过程,有效降低水中总氮浓度;通过填料与植物结合的使用,植物根系的分泌物能够强化填料的生化降解作用;所述填料(6)连接成串的长度在充分考虑填料所受浮力的情况下,为河道水深的1/3~1/2,但一般不超过1.2米,填料串上相邻填料的间距为5~8cm;所述填料(6)连接成串的密度为40~60串/m<sup>2</sup>;(4)将太阳能曝气增氧系统和生态浮床、填料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体式装置,以简化工艺,并提高水体生态修复的效果。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