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利用生物功能解决沙底刺参养殖池塘生物沉积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生物功能解决沙底刺参养殖池塘生物沉积的方法,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沙底刺参养殖池塘生物沉积改良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改良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环境进而防止刺参病害发生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向刺参养殖池塘投放一定数量的日本囊对虾和明对虾,以及菲律宾蛤仔和缢蛏,利用对虾和贝类的潜沙功能,起到疏松池底的作用,同时利用对虾摄食养殖池塘中的沙蚕、桡足类等生物,贝类滤食残饵、有机碎屑、腐殖质及菌类等,起到改良养殖池塘底质环境的目的,达到解决养殖池塘生物沉积的问题。
申请公布号 CN10305345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4.16
申请号 CN201310010405.9 申请日期 2013.01.11
申请人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发明人 胡凡光;郭萍萍;陈璐;吴志宏;徐智广;孙福新;王志刚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代理人 崔滨生
主权项 一种利用生物功能解决沙底刺参养殖池塘生物沉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沙底刺参养殖池塘内投放对虾和滤食性贝类,所述对虾为日本囊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所述滤食性贝类为缢蛏和菲律宾蛤仔;养殖池塘生物沉积的轻重确定,是根据沙蚕和桡足类生物量进行确定,确定方法为,使用五点取样法计算池底沙蚕及桡足类生物量,实施方式为:从池塘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池塘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共五点的位置,取样计算池底五点沙蚕平均生物量;同时使用120目网袋过滤水体,计算池塘桡足类生物量,根据池底沙蚕、桡足类生物的生物量及池塘底质情况确定日本囊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的投放规格及密度;根据池塘养殖刺参的饵料利用率、残饵量、有机碎屑、腐殖质、菌类及池塘底质情况,确定菲律宾蛤仔和缢蛏的投放规格及密度;生物沉积较轻养殖池塘,沙蚕:30‑40条/m<sup>2</sup>、桡足类:500‑700个/m<sup>3</sup>;生物沉积较重养殖池塘,沙蚕:50‑60条/m<sup>2</sup>、桡足类:800‑1000个/m<sup>3</sup>;生物沉积严重养殖池塘,沙蚕:60‑70条/m<sup>2</sup>、桡足类:1200‑1500个/m<sup>3</sup>。
地址 266002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贵州路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