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麦穗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麦穗鱼的人工繁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亲鱼选择、亲鱼培育、日常管理、催产、人工授精、孵化等步骤。本发明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麦穗鱼亲鱼的产卵率和鱼卵的孵化率,且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本发明简单易行,投入小,产出高,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申请公布号 CN10371899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4.16
申请号 CN201310617867.7 申请日期 2013.11.27
申请人 安徽省郎溪县水产管理站 发明人 周洵;陈冬林;马志宏;王贵元;章星明;胡松学;冯毅;沈蓓杰;俞爱萍;柴继芳;胡骏;邓成方;王美娟;朱园贞;肖庭明;王骏俊;贡见辉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23K1/18(2006.01)I;A23K1/14(2006.01)I;A01N65/46(2009.01)I;A01P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主权项 一种麦穗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选择    麦穗鱼亲鱼来源于周边湖泊天然捕获,要求体长&gt;500mm,体重&gt;3g,2龄以上,性腺成熟度好、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无寄生虫,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 min进行鱼体消毒,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亩;   (2)亲鱼培育    选择面积为667‑1330m<sup>2</sup>,水深为1.2‑1.5m,底部淤泥小于10cm的池塘作为培育池,每亩用75‑100kg消毒剂化水全池泼洒消毒,7‑10天后注水,栽种水草,自制的配合饲料和活饵料配合投喂,每日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鱼2小时内吃完为宜,根据鱼吃食的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进行亲鱼催产时停食一天,定期补水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池水的25‑30%,麦穗鱼亲鱼培育期间经常检查亲鱼性腺发育情况;  (3)日常管理    从3 月下旬开始每隔5d冲水1 次,每次3‑4h,以促进性腺发育,当水温达10‑15℃,检查亲鱼成熟度,雌雄鱼体形在一般情况下区别不大,但在繁殖季节表现明显的差异:成熟雄鱼体大色深,在吻部,颊部等处出现明显的副性征,即白色的角质“珠星”,手摸有粗糙的感觉,雄鱼可挤得出乳白色的精液;雌性个体较小色浅,体侧常有一黑色纵纹,产卵管稍外突,腹部膨大,有明显的卵巢轮廓,腹部柔软,生殖孔微红;  (4)催产  产卵池面积为50‑60 m<sup>2</sup>,水深为0.6‑0.8m,事先每亩用75‑100kg消毒剂化水全池泼洒消毒;催产药物为鱼用促排卵素2号,剂量为雌鱼1.5‑2 ug/g,雄鱼1‑1.5 ug/g,当发现雄鱼开始追逐雌鱼时,即可进行人工授精;  (5)人工授精    观察发现催产麦穗鱼的效应时间在12小时,注射药物12小时后,将亲鱼捕出,采用挤腹法采卵,剖腹破碎法采精,半干法授精,然后加入曝气的水, 用羽毛轻轻搅拌2‑3分钟,静止25‑30秒,吸出多余的精巢组织及其它污物,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池进行流水孵化;  (6) 孵化  孵化池为半径3‑3.5m的圆形水泥池,事先经高锰酸钾消毒,围池底铺一圈纳米微孔管道增氧设备,水深50‑60cm,孵化用水为经100 ‑150目纱绢过滤的生态净化池水;将卵粒移入后流水孵化,温度为20‑25℃,池溶氧不低于6mg/L,每天换水1/2,定期使用药物消毒。
地址 242100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建平镇宁芜路农委水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