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早春马铃薯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早春马铃薯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薯处理、分级催芽、种植地选择、整地与施肥、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步骤。本发明通过采用中草药液浸种、中草药防病虫害剂预防喷施,可以大大减少马铃薯的病虫害,净化了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本发明种植出来的马铃薯品相好,安全无公害。本发明栽培方法简单,具有成本低,收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大规模栽培。
申请公布号 CN10298633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4.09
申请号 CN201210380474.4 申请日期 2012.10.10
申请人 肥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明人 杨世安;李鉴;张定聪;张庆武;孙坚政;张大来;陈永龙;韦世宏
分类号 A01C1/08(2006.01)I;A01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C1/08(2006.01)I
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主权项 一种早春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将种薯放入中草药液中浸泡10‑15min;(2)种薯处理    1月中旬开始将优良合格的种薯进行暖种,保持15‑20℃,经20‑30d种薯长出芽点,暖种结束即可切块,切块单块重量为20‑25g,紧靠芽眼边缘,将薯块切成三角形,每块保证有1‑2个芽眼,切到病种薯时要剔除,切刀要用10‑20%酒精消毒后再切另一块,否则会造成病害的传播;(3)分级催芽    切块根据芽点的大小分类,分别在阳畦催芽,阳畦宽1‑1.5m,长8‑10m,湿度保持65‑70%,温度保持20‑25℃,经20‑25d,当种芽长3‑6cm时即可播种;(4)种植地选择    选择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的砂纸土壤,有机质含量19.5g/kg以上,碱解氮含量75mg/kg以上,速效磷含量52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110mg/kg以上,PH=6-6.5,土壤全盐含量不高于0.35%,不与西红柿、茄子、青椒茄科作物重茬以免相互传播病害;(5)整地与施肥深翻土地之前应每亩施有机肥2500‑3000kg、改性尿素10‑15kg、磷酸二铵20‑30kg、硫酸钾8‑10kg、菌渣400‑500kg、泡桐锯末300‑400kg,均匀撒于地内深翻25‑30cm,播种时确保底墒充足,墒情不好提前浇水造墒,其中,所述的改性尿素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向尿素中加入1‑2%的纳米碳、3‑4%的冬青油、4‑5%的氢氧化铝、2‑3%的硅烷偶联剂KH550、0.2‑0.3%的月桂醇硫酸钠,加热至尿素熔融后,搅拌混合混匀,再重新造粒得到改性尿素;(6)播种育苗按1‑1.5m垄距作高15‑20cm的高垄,每垄栽2‑3行,株距15‑20cm,播种时间3月上中旬,每亩栽5600‑6800株,播种时芽眼向上调角点播,播完后随即培土作垄,垄面宽50‑55cm,垄高15‑20cm,一次性覆土不低于10‑12cm,用耙子将垄面上的土块耙细,喷乙草胺或其它除草剂防止杂草生长,随后盖好地膜,用80‑90cm宽的地膜覆盖1个垄面,并用湿土盖严膜孔;(7)田间管理    (a)破膜放苗出苗期每天上午9时前进行田间检查,及时破膜,以防烫苗,如果表土干燥,应及时浇水,以免影响出苗,(b)追肥浇水出苗前后观察土壤,湿度不足及时补水,出苗后8‑10d左右追施氮肥,促进幼苗发棵,每亩施改性尿素20‑30kg或碳铵50‑100kg,深播浅盖者浇水后随苗生长进行中耕培土,整个生育过程不能缺水,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顶,收获前5‑7d停止浇水,(c)化控在现蕾期,要及时摘除花蕾,对徒长趋势的田块,每亩用10‑15%多效唑20‑25g,兑水40‑50kg喷雾,控制徒长;(8)病虫害防治在发病高峰期时,每隔6‑7天喷一遍兑300‑400倍水的中草药防病虫害剂,连喷3‑4次,所述的中草药防病虫害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10‑15份大戟、8‑10份甘松、8‑10份七麻根、10‑12份苦参根、8‑10份半截叶、8‑10份柳白皮加入水煎煮、收集滤液浓缩成干燥粉末制成;(9)采收待马铃薯成熟,进行采收过程,采收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所述的中草药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10‑20份通草、10‑15份使君子、20‑30份木香、15‑20份苦皮藤、10‑15份腰果、10‑20份马钱子、20‑30份香芹、10‑20份鱼藤根经粉碎、浸泡、过滤、浓缩步骤而制成。
地址 231200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三河路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