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侵蚀沟复垦技术
摘要 一种侵蚀沟复垦技术,它涉及一种水土流失导致农田中形成侵蚀沟的修复技术。它要解决现有耕地侵蚀沟毁损农田,制约大机械的作业,降低了农机耕作效率的问题。方法:一、侵蚀沟沟底修整;二、暗管铺设;三、打桩;四、秸秆打捆;五、秸秆铺设;六、表土填埋;七、间隔筑埂。本发明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就地取材填埋侵蚀沟,将当前大部分被焚烧的秸秆还田,肥沃土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净化了环境,实现侵蚀沟复垦的同时,做到了废弃资源的利用。本发明既复垦了土地,又解决了大型农机行走的问题,提高了农机耕作效率,提高农田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东北黑土区综合治理,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请公布号 CN10365069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3.26
申请号 CN201310652348.4 申请日期 2013.12.0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明人 刘立春;窦家刚;孙涛;张兴义;张光辉;王春英
分类号 A01B79/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B79/00(2006.01)I
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高媛
主权项 一种侵蚀沟复垦技术,其特征在于它按以下步骤实现:一、侵蚀沟沟底修整:使用挖掘机,对侵蚀沟沟底修整,进行削坡和沟底平整,削坡角度为直角,自沟头处挖掘方形沟至末端排水沟处,挖掘出的土方临时堆放于沟边;二、暗管铺设:将直径为12~20厘米的PVC排水管铺设于侵蚀沟沟底中央位置,从侵蚀沟沟头处一直铺设到沟尾,在PVC排水管上半部钻出直径为3毫米,间距为5厘米的导水孔,并用16~100目的尼龙网覆盖,用尼龙绳每间隔50厘米捆绑一道;三、打桩:在侵蚀沟沟底每间隔10米插一排木桩,木桩长100~150厘米,直径5~7厘米,埋入地下50厘米左右,桩距0.5米;四、秸秆打捆:利用秸秆打捆机将秸秆打捆,秸秆捆的尺寸为长0.4~0.6米×宽0.2~0.4米×高0.25~0.5米,打捆选用耐腐的尼龙绳;五、秸秆铺设:将秸秆捆分层紧密排列铺设于侵蚀沟沟底,铺设的高度低于沟边50厘米;六、表土填埋:秸秆铺设后,将堆放于沟边的挖掘出的土方平铺在秸秆捆上面,平铺厚度为40~50厘米;七、间隔筑埂:表土填埋后,沿沟向,间隔20~40米在沟体位横向修筑拦水土埂,埂宽≥2米,埂高≥0.5米,土埂沟头向前2米处秸秆捆埋设高度距地面20厘米,上覆土20厘米,作为表层汇水下渗口。
地址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