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使用带上下出液孔和电子控制装置的系统的生根方法
摘要 一种使用带上下出液孔和电子控制装置的系统的生根方法,所述系统为一种瓶外培苗盘系统,所述瓶外培苗盘系统包括:培苗盘、培养剂供给组件以及供给管路组件;两根供给管线在每个培苗单元格处分别设置有上出液孔组和下出液孔组,所述上出液孔组和下出液孔组均倾斜地朝向培苗出液。培养剂供给组件包括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所述培养剂供给组件还设置有电子控制装置。
申请公布号 CN10363648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3.19
申请号 CN201310734331.3 申请日期 2013.12.27
申请人 张建锋 发明人 张建锋
分类号 A01G31/02(2006.01)I;A01C23/02(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31/02(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使用带上下出液孔和电子控制装置的系统的生根方法,所述系统为一种瓶外培苗盘系统,所述瓶外培苗盘系统包括:培苗盘、培养剂供给组件以及供给管路组件(16),培苗盘(12)包括外框架(12),外框架(12)为顶面敞开的长方体,外框架(12)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水平固定有第一可渗液隔板(6)、第二可渗液隔板(7)以及第三可渗液隔板(8),从而在所述外框架(12)的内部形成三层苗床结构,所述可渗液隔板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外框架(12)的内部在第三可渗液隔板(8)的下方为集液腔室(17),所述集液腔室(17)的右下端设置有集液腔室出液口(14),在外框架(1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立隔板(2),立隔板(2)从所述外框架(12)的长方体的顶面的高度处穿过第一可渗液隔板(6)和第二可渗液隔板(7)延伸至第三可渗液隔板(8),从而将外框架(12)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培苗单元格(1),在所述外框架(12)的内部空间的最右端设置有排液格(15),在所述排液格(15)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不渗液隔板(9)、第二不渗液隔板(10)和第三不渗液隔板(11),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左端部从左到右向下倾斜,右端部水平,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左端部分别与所述三个可渗液隔板(6、7、8)的右端部端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的右端部均与外框架(12)固定连接,所述三个不渗液隔板(9、10、11)将所述排液格(15)分为与所述三层苗床结构相对应的三个排液格层,在每个排液格层的右侧均设置有排液口(13),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在相应的可渗液隔板(6、7、8)上方均设置有培养剂供给管组(3),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的数量为三个,每层中的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延伸穿入所在层中的每个培苗单元格(1),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具有两根供给管线,所述两根供给管线分别设置在相应单元格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并且所述两根供给管线中的每根在每个培苗单元格(1)处均设置有上出液孔组(31)和下出液孔组(32),所述上出液孔组(31)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上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上并倾斜向左出液;所述下出液孔组(32)分为左组和右组,每组各具有两个出液孔,左组朝下并倾斜向右出液,右组朝下并倾斜向左出液;培养剂供给组件包括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所述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分别通过管路直接与三个所述培养剂供给管组(3)连接,所述培养剂供给组件还设置有电子控制装置(25),所述电子控制装置(25)分别通过控制线与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和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信号连接;所述电子控制装置(25)能够根据用户指令将相应的培养剂供给装置开启,从而向对应的培养剂供给装置供给需要的培养剂;所述电子控制装置(25)还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所述方法的步骤为:在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分别装入相应的培养基质;将蓝莓苗插入每个培苗单元格(1)中,使得蓝莓苗的末端在第一可渗液隔板(6)处;在育苗第一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一培养剂供给装置(22)中的第一培养剂供给到第一可渗液隔板(6)上方的培苗单元格(1)中;在育苗第二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二培养剂供给装置(23)中的第二培养剂供给到第二可渗液隔板(7)上方的培苗单元格(1)中;在育苗的第三阶段,控制相应的阀门,使得第三培养剂供给装置(24)中的第三培养剂供给到第三可渗液隔板(8)上方的培苗单元格(1)中;当三层苗床结构的每层中的培养剂溢出到所述排液格(15)中时,培养剂通过相应的排液口(13)排出;当培养剂渗入到集液腔室(17)中时,培养剂通过集液腔室出液口(14)排出。
地址 322205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夏张村安平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