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水稻固定厢沟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水稻固定厢沟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方法涉及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品种、整地、施肥、育苗、栽植、灌水、防治病虫害等过程,通过选用分蘖能力强、抗病、大穗高产超级稻品种,采用塑料穴盘育苗方式育秧,按固定厢宽开沟起厢,增加耕作层厚度,并按双三角形进行秧苗栽植,其中测土配方以产定肥、合理施肥,同时水气平衡管理,以气促根,以根促蘖、增穗、实现穗大粒多,最后采用统防统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本发明与传统的水稻栽植方法相比,平均亩增产稻谷304.1公斤,亩增加收入912.3元,经济效益显著。
申请公布号 CN10359805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2.26
申请号 CN201310498040.9 申请日期 2013.10.22
申请人 南丹县农业局 发明人 张化文;黄才谋;唐音凯;袁智波;吴佳桔
分类号 A01G16/00(2006.01)I;A01C2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6/00(2006.01)I
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代理人 黎明天
主权项 一种水稻固定厢沟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育秧移栽①、选种育苗:选用分蘖力强、抗病虫能力强,大穗优质高产超级稻品种,采用穴盘育秧方式育秧;②、开沟起厢:用拖拉机耕耙深20~25厘米,最后按固定厢宽2米拉线开沟起厢,厢面宽1.7米,厢沟宽0.3米,厢高15~20厘米;③、小苗移栽:2叶一心开始栽植,3叶一心栽植完毕,每厢栽4行,行距50厘米,窝距40厘米,采取东西行向双三角形栽插方式,排行错窝,每窝按等边三角形分散栽插3蔸,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个体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粒多,每亩栽3300窝、每窝栽3蔸,每亩共栽0.9~1.0万蔸,每蔸栽3株,每亩共栽2.7—3.0万株;(2)测土配方,合理施肥①、施基肥:移栽前全田撒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或油菜麸100公斤,同时撒施N—P—K含量分别为15%控施肥5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硅钙肥50公斤、硫酸锌2..0公斤,硼砂2.0公斤;②、施分蘖肥:栽后5~7天,4—5叶期秧苗返青活棵后,追施第一次分蘖肥,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栽后15天5—6叶期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肥钾15公斤,此后随时监测禾苗长势和分蘖情况,酌情追施分蘖肥,力争8叶期每亩分蘖苗数达26.8万苗以上;③、施促花肥:在群体主穗幼穗发育进入2—3期,结合晒田结束复水施用,根据田间禾苗长势长相施肥,每亩追施45%复合肥10~15公斤,钾肥5~7.5公斤;在群体主穗幼穗发育进入5—6期,用隔夜长、磷酸二氢钾、硼砂等叶面肥喷施2~3次,促进强势枝梗和强势颖花的发育石,从而保证亩有颖花数达4500万以上;④、施穗粒肥:在水稻齐穗期至乳熟灌浆期用隔夜长、磷酸二氢钾、谷粒宝、云台素481等叶面肥喷施1—2次;(3)稻田水管理具体水灌溉措施为:在秧苗移栽后5~7天,灌3—4厘米深水,促进新根发生;在秧苗进入分蘖始期即3—4叶期后,采取薄水与湿润间歇式灌溉,严防灌水过深;当水稻分蘖达到亩有效穗数80%即20万苗时,主茎叶片达7—8叶时排水晒田控苗,在群体主茎进入幼穗分化2—3期时恢复灌水,至抽穗扬花期保持田间0.5~1厘米深水,确保幼穗正常发育和开花授粉;在田间群体进入乳熟灌浆期进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式灌溉,达到增气护根,以根养叶、以叶壮籽的目的;在收割前6~7天群体进入成熟期排水晒田,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籽粒充实;(4)综合防治病虫害在2—3叶期叶面喷施1次吡虫啉,主防稻飞虱危害,防止稻飞虱传播黑条矮缩病病毒产,大田移栽后至8叶期,重点防治稻飞虱危害以防止其传播黑条矮缩病病毒,同时在大田移栽后,亩用15—25公斤茶麸全田撒施防治福寿螺,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75%三环唑、井冈霉素或爱苗等农药喷施2~3次,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苗叶瘟及纹枯病,8—16叶期,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叶瘟等,主要用三唑磷、吡虫啉、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扑虱灵、异丙威和75%三环唑、富士一号、井冈霉素或爱苗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7—10天喷施一次,上述杀虫剂根据虫情可交替使用;在水稻破口期用高浓度多菌灵和粉锈喷施一次防治稻曲病,同时加喷75%三环唑、富士一号和井冈霉素或爱苗防治穗茎瘟和纹枯病;在抽穗扬花至灌浆期,注意监测和防治稻飞虱及稻蝽蟓的危害,主要用甲维盐、吡虫啉等农药进行防治时。
地址 5472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民行中路152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