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结构改进的托盘
摘要 一种结构改进的托盘,属于堆垛及包装物技术领域。包括由第一、第二盘瓣构成的托盘本体,在第二盘瓣的两侧及居中位置构成托盘支承脚,特点:在第二盘瓣上构成一组下承载纵向凹腔和补强凹腔,在第一盘瓣上构成一组上承载纵向凹腔及补强凹腔,下承载纵向凹腔的顶部与上承载纵向凹腔的底部结合为一体;在第二盘瓣上构成下承载横向凹腔和补强凹腔,在第一盘瓣上构成上承载横向凹腔及补强凹腔,下承载横向凹腔的顶部与上承载横向凹腔的底部结合为一体,下承载横向补强凹腔的顶部与上承载横向补强凹腔的底部结合为一体,一对铲臂腔的横截面形状呈n形。货物不会从托盘本体上滑落;避免托盘本体变形;保障持久的使用效果;承重效果理想;确保使用寿命。
申请公布号 CN10355273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2.05
申请号 CN201310545838.4 申请日期 2013.11.06
申请人 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邱建成;王海龙
分类号 B65D19/40(2006.01)I;B65D19/26(2006.01)I 主分类号 B65D19/40(2006.01)I
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主权项 一种结构改进的托盘,包括吹制获得的并且由第一、第二盘瓣(11、12)彼此结合为一体而构成的托盘本体(1),在所述第二盘瓣(12)的两侧以及居中位置并且沿着第二盘瓣(12)的长度方向各构成有一在使用状态下用于支承于地坪或堆垛的下层货物上的托盘支承脚(121),位于居中位置的托盘支承脚与位于两侧的托盘支承脚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铲臂腔(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盘瓣(1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托盘支承脚(121)的长度方向的上方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下承载纵向凹腔(122)和一组下承载纵向补强凹腔(123),一组下承载纵向凹腔(122)与一组下承载纵向补强凹腔(123)彼此以一隔一的状态分布并且相互连接,在所述的第一盘瓣(1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下承载纵向凹腔(122)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下承载纵向凹腔(122)的数量相等的一组上承载纵向凹腔(111)以及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下承载纵向补强凹腔(123)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下承载纵向补强凹腔(123)的数量相等的一组上承载纵向补强凹腔(112),下承载纵向凹腔(122)的顶部与上承载纵向凹腔(111)的底部由纵向凹腔结合壁(1221)结合为一体;在所述第二盘瓣(1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铲臂腔(2)的长度方向的上方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下承载横向凹腔(124)和下承载横向补强凹腔(125),下承载横向凹腔(124)与下承载横向补强凹腔(125)彼此以一隔一的状态分布并且相互连接,在所述的第一盘瓣(1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下承载横向凹腔(124)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下承载横向凹腔(124)的数量相等的上承载横向凹腔(113)以及在对应于所述的下承载横向补强凹腔(125)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下承载横向补强凹腔(125)的数量相等的上承载横向补强凹腔(114),下承载横向凹腔(124)的顶部与上承载横向凹腔(113)的底部由横向凹腔结合壁(1241结合为一体,下承载横向补强凹腔(125)的顶部与上承载横向补强凹腔(114)的底部由横向补强凹腔结合壁(1251)结合为一体,所述的铲臂腔(2)的数量为一对,并且一对铲臂腔(2)的横截面形状呈n形。
地址 21561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凤凰镇凤凰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