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突变型孔
摘要 本发明涉及突变体形式的Msp。本发明还涉及使用Msp进行的核酸表征。
申请公布号 CN10346004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12.18
申请号 CN201280017717.6 申请日期 2012.02.10
申请人 牛津纳米孔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J·克拉克;A·J·赫伦;L·贾娅辛格;J·华莱士;J·怀特
分类号 G01N33/487(2006.01)I;C12Q1/68(2006.01)I 主分类号 G01N33/487(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代理人 张广育;姜建成
主权项 一种包含SEQ ID NO:2示出的序列的变体的突变型Msp单体,其中所述变体包含至少一种如下的突变:(a)第88位为天冬酰胺(N)、丝氨酸(S)、谷氨酰胺(Q)或苏氨酸(T);(b)第90位为丝氨酸(S)、谷氨酰胺(Q)或酪氨酸(Y);(c)第105位为亮氨酸(L)或丝氨酸(S);(d)第126位为精氨酸(R);(e)第75位为丝氨酸(S);(f)第77位为丝氨酸(S);(g)第59位为精氨酸(R);(h)第75位为谷氨酰胺(Q)、天冬酰胺(N)或苏氨酸(T);(i)第77位为谷氨酰胺(Q)、天冬酰胺(N)或苏氨酸(T);(j)第78位为亮氨酸(L);(k)第81位为天冬酰胺(N);(l)第83位为天冬酰胺(N);(m)第86位为丝氨酸(S)或苏氨酸(T);(n)第87位为苯丙氨酸(F)、缬氨酸(V)或亮氨酸(L);(o)第88位为酪氨酸(Y)、苯丙氨酸(F)、缬氨酸(V)、精氨酸(R)、丙氨酸(A)、甘氨酸(G)或半胱氨酸(C);(p)第89位为苯丙氨酸(F)、缬氨酸(V)或亮氨酸(L);(q)第90位为亮氨酸(L)、苯丙氨酸(F)、色氨酸(W)、组氨酸(H)、苏氨酸(T)、甘氨酸(G)、丙氨酸(A)、缬氨酸(V)、精氨酸(R)、赖氨酸(K)、天冬酰胺(N)或半胱氨酸(C);(r)第91位为丝氨酸(S)、谷氨酰胺(Q)、亮氨酸(L)、甲硫氨酸(M)、异亮氨酸(I)、丙氨酸(A)、缬氨酸(V)、甘氨酸(G)、苯丙氨酸(F)、色氨酸(W)、酪氨酸(Y)、组氨酸(H)、苏氨酸(T)、精氨酸(R)、赖氨酸(K)、天冬酰胺(N)或半胱氨酸(C);(s)第92位为丙氨酸(A)或丝氨酸(S);(t)第93位为丝氨酸(S)、丙氨酸(A)、苏氨酸(T)、甘氨酸(G);(u)第94位为亮氨酸(L);(v)第95位为缬氨酸(V);(w)第96位为精氨酸(R)、天冬氨酸(D)、缬氨酸(V)、天冬酰胺(N)、丝氨酸(S)或苏氨酸(T);(x)第97位为丝氨酸(S);(y)第98位为丝氨酸(S);(z)第99位为丝氨酸(S);(aa)第100位为丝氨酸(S);(bb)第101位为苯丙氨酸(F);(cc)第102位为赖氨酸(K)、丝氨酸(S)或苏氨酸(T);(dd)第103位为丙氨酸(A)、谷氨酰胺(Q)、天冬酰胺(N)、甘氨酸(G)或苏氨酸(T);(ee)第104位为异亮氨酸;(ff)第105位为酪氨酸(Y)、丙氨酸(A)、谷氨酰胺(Q)、天冬酰胺(N)、苏氨酸(T)、苯丙氨酸(F)、色氨酸(W)、组氨酸(H)、甘氨酸(G)、缬氨酸(V)、精氨酸(R)、赖氨酸(K)、脯氨酸(P)、或半胱氨酸(C);(gg)第106位为苯丙氨酸(F)、异亮氨酸(I)、缬氨酸(V)或丝氨酸(S);(hh)第108位为脯氨酸(P)或丝氨酸(S);(ii)第118位为天冬酰胺(N);(jj)第103位为丝氨酸(S)或半胱氨酸(C);和(kk)第10‑15、51‑60、136‑139和168‑172位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上为半胱氨酸。
地址 英国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