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缝隙流稳定性控制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隙流稳定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缝隙流稳定性控制装置是在透镜组和基底之间设置的装置,通过在注液腔下方设置导流槽阵列,回收腔两端和外侧设置回外收阻尼排孔,有助于维持观测区域稳定可靠的液体连续更新状态。注液腔输入的液体在导流槽阵列引导下,形成均匀指向回收腔的射流,液体流动均匀稳定。在基底运动工况下,内回收阻尼排孔起到了辅助回收的作用,而外回收阻尼排孔实时吸收可能泄漏的液滴,由此形成了多层的液体回收屏障。此外,由于本装置流场外围不需要采用密封,在简化系统的同时,避免了外加能量对流场边界的冲击,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好。
申请公布号 CN10254044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12.04
申请号 CN201210036523.2 申请日期 2012.02.18
申请人 福州大学 发明人 陈晖;杜恒;陈淑梅;陈传铭
分类号 G02B21/33(2006.01)I 主分类号 G02B21/33(2006.01)I
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主权项 一种缝隙流稳定性控制装置,在透镜组(2)和基底(4)之间设置的缝隙流稳定性控制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隙流稳定性控制装置(3)包括中心开有柱状观测腔(6)的主体结构(6A)和挡板(6B);其中:所述主体结构(6A)的一侧开有垂直于基底的注液腔(8A),为弧度取30~150°的环形圆柱腔体;注液腔(8A)与观测腔(7)之间的下方环状表面上,开有由5~30个柱状凹槽组成的导流槽阵列(8B),两侧端点与观测腔(7)中心形成的导流槽阵列(8B)弧度α为30~150°;所述主体结构(6A)的另一侧开有垂直于基底的回收腔(9A),为弧度取30~150°的环形圆柱腔体;回收腔(9A)的环形边界两端开有2个内回收阻尼排孔(9B),为弧度取15~90°的环形排孔阵列,内回收阻尼排孔(9B)的内径和外径与回收腔(9A)相同;回收腔外侧开有外回收阻尼排孔(9C),为弧度取30~210°的环形排孔阵列;注液腔(8A)与内回收阻尼排孔(9B)和外回收阻尼排孔(9C)不连通;导流槽阵列(8B)与内回收阻尼排孔(9B)和外回收阻尼排孔(9C)不连通;2)挡板(6B):为弧度取30~160°的环形片状结构,挡板(6B)的弧度不小于导流槽阵列(8B)的弧度;所述的主体结构(6A)与设置在导流槽阵列(8B)下方的挡板(6B)之间为平面结合。
地址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大学城学园路2号福州大学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