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选择;(2)池塘布局;(3)鱼种放养;(4)饲料与投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青鱼池塘养殖模式由主养池塘和辅养池塘组成,主养池塘以青鱼成鱼养殖为主,辅养池塘以青鱼鱼种养殖和滤食性鱼类养殖为主,辅养鱼塘可以有多个池塘组成;辅养池塘通过配置一定比例的挺水植物、漂浮植物等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素,并在养殖过程中结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初步实现了养殖水体自身的生态净化和自体循环;本发明的养殖新模式可促进青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的青鱼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申请公布号 CN10186908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11.27
申请号 CN201010222454.5 申请日期 2010.07.09
申请人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叶金云;王友慧;郭建林;陈建明;潘茜;沈斌乾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01K6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连围
主权项 一种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选择;(2)池塘布局;(3)鱼种放养;(4)饲料与投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其中,池塘选择为:池塘由主养鱼塘和辅养鱼塘组成,其面积比为2∶3~1∶1;池塘要求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通电和水陆交通便利;主养池塘以10‑20亩为宜,水深1.6‑2.2米;辅养池塘大小规格可以不一,也可由多个池塘组成,水深在1.5‑2.0米均可;池底淤泥均不宜超过20cm;池塘应配备0.3kW/亩的增氧设施和水泵,塘坎夯实;池塘布局为:养殖池塘由主养鱼塘和辅养鱼塘组成,主养池塘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应小于25cm;辅养池塘北侧堤岸和东西两侧部分堤岸种植30‑50cm宽的芦苇或藕,在水体中央按水体总面积的20%种植水菱及水葫芦,并分隔成团块状平均分布于池塘中;主养池塘和辅养池塘水位相同,水流可以互相流通;鱼利放养为:主养鱼塘按12亩放养计:其中青鱼3325kg,平均规格为1.25kg/尾;搭养白鲢100kg,平均规格为0.1kg/尾;花鲢40kg,平均规格为0.1kg/尾;草鱼70kg,平均规格为0.5kg/尾;每亩水面的平均载鱼量为:295kg/亩;辅养鱼塘按10亩放养计:其中青鱼1375kg,平均规格为0.3kg/尾;搭养白鲢50kg,平均规格为0.075kg/尾;花鲢35kg,平均规格 为0.1kg/尾:草鱼30kg,平均规格为0.25kg/尾;每亩水面的平均载鱼量为:145kg/亩;并投放白鲢鱼种20kg/亩,花鲢鱼种7.5kg/亩;饲料与投喂为:主养鱼塘和辅养鱼塘投喂膨化浮性配合饲料,饵料系数平均小于1.5;试验鱼采用人工投喂,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分别为8点和15点,每次的投喂时间以30分钟把饲料吃完为宜,每次投喂量根据当天水温,气候,鱼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阴雨天按五成饱投饲或禁喂;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为:当主养池塘水质较肥时,可以通过水泵使主养池塘和副养池塘之间进行水交换,利用副养池塘水中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同时利用较多的花、白鲢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在7‑9月份,每隔10天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或其它微生态制剂进行调节水质,必要时进行加注新水;鱼池有专人管理,每天坚持巡塘2‑3次,观察青鱼的吃食、水质、病害,并充分做好投饲量、换水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的记录,其它管理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地址 313001 浙江省湖州市杭长桥南路999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