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卧式低温绝热气瓶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低温绝热气瓶,包括外壳、内胆、分配器、管路控制系统的瓶内管路、颈管、支撑件和绝热层。外壳包括壳体和密闭连接在壳体上的抽真空接口件。内胆包括内胆体和盘管接口件。内胆位于壳体的内腔中,分配器设置在壳体内,分配器由其周向外侧的后端密闭固定在壳体上;颈管的两端分别与分配器和内胆体密闭固定连接。支撑件包括支撑管和固定座,支撑管前后向水平设置,由其前端从后方固定在内胆体上,固定座的位置处开有通孔,固定座从前方固定在壳体上,支撑管伸入固定座的位置处的通孔中,而与固定座前后滑动连接。绝热层设置在内胆体的外壁上。管路控制系统的相应瓶内管路与内胆体和分配器的相应端口密闭固定连接在一起。
申请公布号 CN102563340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9.18
申请号 CN201210008241.1 申请日期 2011.01.17
申请人 丁雨福 发明人 丁雨福
分类号 F17C1/12(2006.01)I;F17C1/04(2006.01)I;F17C13/00(2006.01)I 主分类号 F17C1/12(2006.01)I
代理机构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代理人 翁坚刚
主权项 一种卧式低温绝热气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1)、内胆(12)、分配器(13)、管路控制系统(14)的瓶内管路、颈管(15)、支撑件(16)和绝热层(18);外壳(11)包括壳体(11‑5)和密闭连接在壳体(11‑5)上的抽真空接口件(11‑4);壳体(11‑5)在其前端设有中心孔;所述外壳(11)的壳体(11‑5)包括外壳筒体(11‑1),外壳筒体(11‑1)呈圆柱筒形;内胆(12)包括内胆体(12‑5)和密闭连接在内胆体(12‑5)上且位于内胆体(12‑5)后侧底部的盘管接口件(12‑4);内胆体(12‑5)的前端开有3个连接孔;绝热层(18)设置在内胆体(12‑5)的外壁上;绝热层(18)是由耐火超细玻璃纤维纸和高反光率的铝箔纸两者相叠后,从内向外逐层绕包在内胆体(12‑5)的外壁上而形成,绕包层数为20至40层;分配器(13)为设有内部通道的钢制一体件;分配器(13)的内部通道包括外腔第一通道(13‑1)、外腔第二通道(13‑2)、外腔第三通道(13‑3)、内腔第一通道(13‑4)、内腔第二通道(13‑5)和内腔第三通道(13‑6);分配器(13)还设有圆环形隔离槽(13‑7);圆环形隔离槽(13‑7)开设在分配器(13)的后端面上,且围绕中心轴线设置;分配器(13)的内部通道均设有分别称为侧部端口和后端口的两个端口;各内部通道的侧部端口从分配器(13)的外周侧面导出,各内部通道的后端口从分配器(13)的后端面导出;外腔第二通道(13‑2)与内腔第二通道(13‑5)在分配器(13)内相连通;外腔第一通道(13‑1)、外腔第二通道(13‑2)、外腔第三通道(13‑3)的后端口均位于圆环形隔离槽(13‑7)所围绕的范围外,内腔第一通道(13‑4)、内腔第二通道(13‑5)和内腔第三通道(13‑6)的后端口均位于圆环形隔离槽(13‑7)所围绕的范围内;内胆(12)位于壳体(11‑5)的内腔中,分配器(13)设置在壳体(11‑5)的中心孔处,且分配器(13)由其周向外侧的后端密闭固定在壳体(11‑5)上;颈管(15)的前端伸入分配器(13)的圆环形隔离槽(13‑7)中,且两者密闭固定在一起;颈管(15)的后端口密闭固定在内胆体(12‑5)上,从而使得内胆体(12‑5)的前端通过颈管(15)和分配器(13)与壳体(11‑5)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内胆体(12‑5)的前端的3个连接孔被颈管(15)的后端口所包围;支撑件(16)包括支撑管(16‑1)和固定座(16‑2),支撑管(16‑1)前后向水平设置,由其前端从后方固定在内胆体(12‑5)上,固定座(16‑2)的中央位置处开有通孔,固定座(16‑2)从前方固定在壳体(11‑5)上,支撑管(16‑1)伸入固定座(16‑2)的中央位置处的通孔中,而与固定座(16‑2)前后滑动连接;管路控制系统(14)的瓶内管路包括内腔第一管(14‑1‑1)、进出液管(14‑1‑2)、放气管(14‑1‑3)、增压盘管(14‑2)和汽化盘管(14‑3);内腔第一管(14‑1‑1)、进出液管(14‑1‑2)和放气管(14‑1‑3)各自分别穿过内胆体(12‑5)前端的相应的1个连接孔且由各自管体的中部与内胆体(12‑5)密闭固定连接;内腔第一管(14‑1‑1)的前端口与分配器(13)的内腔第一通道(13‑4)的后端口相连,内腔第一管(14‑1‑1)的后管段向后伸入内胆体(12‑5)而位于内胆体(12‑5)的前部,且内腔第一管(14‑1‑1)的后端口位于内胆体(12‑5)的顶部;进出液管(14‑1‑2)的前端口与分配器(13)的内腔第二通道(13‑5)的后端口相连,进出液管(14‑1‑2)的后管段向后伸入内胆体(12‑5)而位于内胆体(12‑5)的前部,且进出液管(14‑1‑2)的后端口位于内胆体(12‑5)的底部;放气管(14‑1‑3)的前端口与分配器(13)的内腔第三通道(13‑6)的后端口相连,放气管(14‑1‑3)的后管段向后伸入内胆体(12‑5)而位于内胆体(12‑5)的前部,且放气管(14‑1‑3)的后端口位于内胆体(12‑5)的顶部;增压盘管(14‑2)和汽化盘管(14‑3)均为由一根铜管构成的一体件;增压盘管(14‑2)设置在壳体(11‑5)与内胆体(12‑5)之间的空间中,且围绕内胆体(12‑5)设置,增压盘管(14‑2)的后部端口与内胆(12)的盘管接口件(12‑4)的位于内胆体(12‑5)外的连接部位密闭固定连接,从而与内胆体(12‑5)的内腔相接通,增压盘管(14‑2)的前部端口从后方与分配器(13)的外腔第一通道(13‑1)的后端口相连;汽化盘管(14‑3)分为依次相连的流体进口管段、盘管部和流体出口管段,流体进口管段的外端口也即汽化盘管(14‑3)的流体进口端,流体出口管段的外端口也即汽化盘管(14‑3)的流体出口端,汽化盘管(14‑3)的盘管部固定在外壳筒体(11‑1)的内壁上,且呈螺旋形设置;汽化盘管(14‑3)的流体进口端与分配器(13)的外腔第二通道(13‑2)的后端口相连,汽化盘管(14‑3)的流体出口端与分配器(13)的外腔第三通道(13‑3)的后端口相连。
地址 213125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黄河西路279-11号薛家工业园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