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评价与预测药物毒性和药效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消除生物样本中外源性代谢物信号以准确获取其内源性代谢物信号,并基于内源性代谢物信号评价与预测代谢组学药物毒性和药效的方法。一种应用代谢组学技术评价与预测药物特定毒性或非特定毒性的方法,在代谢组学中所设定的空白对照组、模型毒物组和毒性试验组,将获得代谢组学所依赖的生物样本,检测获取样本量测信号矩阵,据此对药物毒性评价与预测。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应用代谢组学技术药效评价与预测的方法,在代谢组学中所设定的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将获得代谢组学所依赖的生物样本,检测获取样本量测信号矩阵,据此样本对药效进行评价与预测。本发明对药物毒性和药效可全面、准确评价。
申请公布号 CN10233935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8.28
申请号 CN201110182900.9 申请日期 2011.07.01
申请人 苏州大学 发明人 谢洪平;牟红元;吕天
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G01N30/72(2006.01)I;G01N27/62(2006.01)I 主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
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陶海锋;陆金星
主权项 一种应用代谢组学技术评价与预测药物特定毒性的方法,在代谢组学中所设定的空白对照组、模型毒物组和毒性试验组,将获得代谢组学所依赖的生物样本,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质谱、毛细管电泳—质谱中的一种方法检测获取样本量测信号矩阵,据此对药物毒性评价与预测,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 当需要评价与预测一待评价药物对某一脏器或细胞的毒性时,采用现有技术中公认的、典型的系列模型致毒药物,向模型毒物组的实验对象分别给药使其产生毒性,同时向空白对照组的实验对象分别给予相应的空白溶剂,收集代谢组学所需要的模型毒物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生物样本、以及致毒效果评价相应的生化样本和病理组织样本;b) 对生物样本检测获得的空白样本量测信号矩阵和模型毒物样本量测信号矩阵进行消除色谱基线处理,得空白样本和模型毒物样本消除色谱基线漂移的量测信号矩阵;c) 对模型毒物样本消除色谱基线漂移的量测信号矩阵进行消除外源性代谢物信号处理,得模型毒物样本的内源性代谢物信号矩阵;d) 以空白样本消除色谱基线漂移的量测信号矩阵为基础,获取空白样本信号矢量;以模型毒物样本的内源性代谢物信号矩阵为基础,获取模型毒物样本信号矢量;所述信号矢量包括:总离子流色谱矢量、碎片离子总色谱矢量、总浓度质谱矢量、色谱组分总质谱矢量;e) 针对系列模型致毒药物中的任一种模型致毒药物,以模型毒物样本信号矢量和空白样本信号矢量为化学模式识别变量,建立化学模式识别模型,包括验证集样本对模型的验证,即得代谢组学毒性模型;同时用步骤a)所述的生化样本和病理组织样本的检测结果验证和说明代谢组学毒性模型;同样方法获取系列模型致毒药物中每一种模型致毒药物的代谢组学毒性模型,所有的单一模型致毒药物的代谢组学毒性模型组合在一起,即得所述脏器或细胞的一系列代谢组学毒性模型;f) 将选定的系列模型致毒药物对应的样本信号矢量作为一个整体,即一个模型毒物组,与空白样本信号矢量建立一个化学模式识别模型,包括模型验证,该模型即为多种模型致毒药物的代谢组学毒性模型;g) 采用步骤e) 所获得的系列代谢组学模型,或者采用步骤e) 所获得的系列代谢组学模型加上步骤f)所获得的代谢组学毒性模型,构建该脏器或细胞毒性的代谢组学专家系统;h) 将待评价药物给予毒性试验组的实验对象,得被评价药物的生物样本,然后进行消除色谱基线处理以及消除外源性代谢物信号处理,获取毒性试验样本的内源性代谢物信号矩阵,据此得毒性试验样本信号矢量,所述信号矢量包括:总离子流色谱矢量、碎片离子总色谱矢量、总浓度质谱矢量、色谱组分总质谱矢量;将上述信号矢量作为代谢组学模型的预测变量代入代谢组学专家系统,以类间距为标准评价与预测所述待评价药物对该脏器或细胞的毒性。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