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地下工程围岩灾害全时段间隔激发极化监测方法
摘要 地下工程围岩灾害全时段间隔激发极化监测方法,属于矿业和岩土工程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领域。由供电电极(1)、测量电极(2)、数字直流激电仪(3)、主控计算机(4)、声光报警装置(5)共同组成,供电电极(1)和测量电极(2)分别与数字直流激电仪(3)通过连接导线连接,数字直流激电仪(3)与主控计算机(4)相互通信,主控计算机(4)与声光报警装置(5)通信,将供电电极(1)和测量电极(2)布置在地下工程巷道或隧道围岩监测区域,数字直流激电仪(3)与主控计算机(4)对间隔时段监测到的地下工程巷道或隧道围岩的极化率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具有监测范围大、安全性高、无损伤、监测数据实时可靠、分级预警等优点。
申请公布号 CN10326797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8.28
申请号 CN201310144468.3 申请日期 2013.04.24
申请人 山东理工大学 发明人 张晓君
分类号 G01V3/08(2006.01)I;E21F17/18(2006.01)I 主分类号 G01V3/08(2006.01)I
代理机构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代理人 孙爱华
主权项 地下工程围岩灾害全时段间隔激发极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供电电极(1)、测量电极(2)、数字直流激电仪(3)、主控计算机(4)、声光报警装置(5)共同组成地下工程围岩灾害激发极化实时监测装置,供电电极(1)和测量电极(2)分别与数字直流激电仪(3)通过连接导线连接,数字直流激电仪(3)与主控计算机(4)相互通信,主控计算机(4)与声光报警装置(5)通信,将供电电极(1)和测量电极(2)布置在地下工程巷道或隧道围岩监测区域,数字直流激电仪(3)与主控计算机(4)对间隔时段监测到的地下工程巷道或隧道围岩的极化率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监测步骤如下:步骤3001:在地下工程巷道或隧道围岩监测区,按一定间距布置A、B两个供电电极(1),在A、B两个供电电极(1)之间按一定间距布置M、N两个测量电极(2);步骤3002:将A、B两个供电电极(1)和M、N两个测量电极(2)分别与数字直流激电仪(3)通过连接导线连接;步骤3003:数字直流激电仪(3)与主控计算机(4)和声光报警装置(5)相连,数字直流激电仪(3)与主控计算机(4)相互通信,主控计算机(4)与声光报警装置(5)通信;步骤3004:开启设备实施监测,数字直流激电仪(3)与主控计算机(4)对间隔时段监测到的地下工程巷道或隧道围岩的极化率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步骤 3005:主控计算机(4)和数字直流激电仪(3)通过对监测到的围岩极化率的实时分析,得到监测范围内不同间隔时段的围岩极化率及其变化规律与特征,判断间隔时段围岩极化率的变化趋势、规律与特征是否符合设定的前兆模式,如果符合设定的前兆模式进入步骤 3006;如果不符合设定的前兆模式,返回主控计算机(4)继续监测和分析;步骤 3006:符合设定的前兆模式,主控计算机(4)启动声光报警装置(5)发出预警同时返回主控计算机(4) 继续分析。
地址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创园D座10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