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联合去除水体铜污染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联合去除水体重金属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受径流铜污染的水体;(2)选择适合的底栖软体动物;(3)投放软体动物;(4)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5)种植水生植物;(6)定期监测雨后水体和水生植物体的铜含量;(7)收割水生植物。通过底栖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联合作用,使颗粒态铜迅速沉降,减小其扩散范围,实现水生植物原位修复,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安全无二次污染,可在针对受径流铜污染的水体生态修复中加以使用。
申请公布号 CN10326511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8.28
申请号 CN201310184951.4 申请日期 2013.05.1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发明人 吴振斌;贺锋;郭伟杰;周巧红;徐栋
分类号 C02F3/32(2006.01)I;C02F101/20(2006.01)N 主分类号 C02F3/32(2006.01)I
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主权项 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联合去除水体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受径流铜污染的水体中选定水生植物和底栖软体动物生长、繁殖的区域;步骤2、选取底栖软体动物,底栖软体动物为铜锈环棱螺、梨形环棱螺、方形环棱螺、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的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步骤3、根据不同铜污染水平,分为轻度污染:小于1000 μg/L,中度污染:1000‑1500 μg/L,重度污染:大于1500 μg/L,步骤2中选取的底栖软体动物,投放方式包括均匀撒播和定点笼养,投放生物量为1‑2500 g/m2,选择以下投放比例:轻度污染为1或30或90或150或240或330或420或510或630或870或1050或1200或1350或1500 g/m2;中度污染为1500或1600或1700或1800或1900或2000 g/m2;重度污染为2000或2100或2200或2300或2400或2500 g/m2;步骤4、选择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为梭鱼草、再力花、香蒲、芦苇、菖蒲和黄鸢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沉水植物为菹草、金鱼藻、伊乐藻和穗花狐尾藻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步骤5、利用移栽法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沉水植物除菹草为石芽均匀撒播外,其他为黄泥包裹沉栽法,挺水植物移栽密度为1或5或9或16或22或28或36 株/m2,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为1或10或20或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或100或110或120或130或140或150株/m2;步骤6、按照设定时间监测雨后受径流污染水体颗粒态铜含量以及经历一个生长周期后水生植物体内铜含量;步骤7、收割底栖软体动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捕获底栖软体动物为总生物量的20%‑50%;除伊乐藻和菹草为5月或6月收割外,其他水生植物于秋末冬初收割,沉水植物整株收割,挺水植物只收割地上部分,二者收割量均为总生物量的50%‑100%。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南路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