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包括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所述的混凝土梁(1)与混凝土柱(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和角钢(9)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梁(1)端部设有第三钢板(8),所述的混凝土柱(2)靠近梁侧设有第一钢板(5),背对梁侧设有第二钢板(7),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穿过梁端的第三钢板(8)和柱侧的第一钢板(5),用锚具(10)锚固在柱侧的第二钢板(7)外侧。所述的角钢(9)通过螺杆(4)和螺母(6)分别与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连接。所述的第一钢板(5)与第三钢板(8)之间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申请公布号 CN203096950U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7.31
申请号 CN201320088518.6 申请日期 2013.02.27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吕西林;刘兢兢;崔晔
分类号 E04B1/58(2006.01)I;E04B1/98(2006.01)I 主分类号 E04B1/58(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吴林松
主权项 一种自复位框架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所述的混凝土梁(1)与混凝土柱(2)通过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和角钢(9)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梁(1)端部设有第三钢板(8),所述的混凝土柱(2)靠近梁侧设有第一钢板(5),背对梁侧设有第二钢板(7),所述的无粘结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3)穿过梁端的第三钢板(8)和柱侧的第一钢板(5),用锚具(10)锚固在柱侧的第二钢板(7)外侧;所述的角钢(9)通过螺杆(4)和螺母(6)分别与混凝土梁(1)和混凝土柱(2)连接;所述的第一钢板(5)与第三钢板(8)接触。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