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采用电流相减技术的带隙基准电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流相减技术的带隙基准电路,以“电流相减”技术实现温度补偿,包括两个负温度系数(CTAT,Complementary ToAbsolute Temperature)的电流产生电路和一个电流相减电路。其中负温度系数电流产生电路各由两个PMOS管、一个放大器(OPA)、一个电阻、一个三极管构成。电流相减电路由两个PMOS管、两个NMOS管、一个电阻构成。本发明电路通过两个CTAT电流产生电路的“电流相减”,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带隙基准,具有温度系数低,所需电源电压低(可小于1V)等优点。
申请公布号 CN10225368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6.26
申请号 CN201010222587.2 申请日期 2010.06.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发明人 杨海钢;朱文锐;尹韬;高同强
分类号 G05F3/30(2006.01)I 主分类号 G05F3/30(2006.01)I
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周国城
主权项 一种采用电流相减技术的带隙基准电路,包括两个负温度系数电流产生电路和电流相减电路;其特征在于,两个负温度系数电流产生电路,位于带隙基准电路的左、右边,中间为电流相减电路;其中:两个负温度系数电流产生电路均包括两个PMOS管、一个运算放大器(OPA)、一个电阻和一个三极管;该带隙基准电路利用同样结构的负温度系数电流产生电路,通过设置三极管发射极面积以及电阻阻值获取两个一阶温度系数相同而电流幅度不同的电流;第一负温度系数电流产生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PM1a)和第二PMOS管(PM1b)的源极分别接电源(VDD),第一PMOS管(PM1a)的栅极分别接第二PMOS管(PM1b)的栅极和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的输出极;第一PMOS管(PM1a)的漏极分别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的正输入端;第二PMOS管(PM1b)的漏极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的负输入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接地;第二负温度系数电流产生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PM2a)和第四PMOS管(PM2b)的源极分别接电源(VDD),第三PMOS管(PM2a)的栅极分别接第四PMOS管(PM2b)的栅极和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的输出极;第三PMOS管(PM2a)的漏极分别接第二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的正输入端;第四PMOS管(PM2b)的漏极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的负输入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接地;电流相减电路包括两个PMOS管、两个NMOS管和一个电阻;第五PMOS管(PM1c)和第六PMOS管(PM2c)的源极接电源(VDD),第五PMOS管(PM1c)的栅极接第一PMOS管(PM1a)的栅极,第六PMOS管(PM2c)的栅极接第三PMOS管(PM2a)的栅极;第五PMOS管(PM1c)的漏极接第三电阻(Rref)的一端和第一NMOS管(NMa)的漏极,第六PMOS管(PM2c)的漏极接第二NMOS管(NMb)的漏极、第二NMOS (NMb)的栅极和第一NMOS管(NMa)的栅极;第三电阻(Rref)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NMOS管(NMa)的源极,第二NMOS管(NMb)的源极连接,并接地。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