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酸浸出法铝循环混凝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
摘要 一种酸浸出法铝循环混凝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污泥脱水,使铝盐混凝污泥的含水率降至80%以下,并烘干焙烧;酸化处理,加入水混和酸,使污泥泥浆的pH值达到3,控制反应的温度为38℃,搅拌混合液中的污泥与酸,使其充分接触;分离净化,最后过滤、蒸发、结晶,得到具有絮凝效用的晶体铝盐。该酸浸出法铝循环混凝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使污泥中大部分水和铝转化为絮凝剂,再通过分离进一步去除杂质提纯,提高了对铝盐混凝剂的回收,大大降低了污泥处置费用,并且进一步降低了污泥污水中的COD、pH值、剩余有机物和色度,实现了资源化的目的,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减轻了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危害。
申请公布号 CN10258395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6.12
申请号 CN201210038811.1 申请日期 2012.02.21
申请人 南京大学 发明人 任洪强;耿金菊
分类号 C02F11/14(2006.01)I;C02F1/52(2006.01)I;C01F7/00(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11/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酸浸出法铝循环混凝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污泥脱水①将铝盐混凝污泥泵入污泥处理池中处理,对其使用浓缩脱水一体机进行浓缩脱水,使铝盐混凝污泥的含水率降至80%以下,以减少污泥的含水率,缩小污泥的体积;②将脱水后的铝盐混凝污泥置阴凉、通风处晾干,然后置于105℃的烘箱中5~6个小时,烘干至恒重,再将烘干后的铝盐混凝污泥置于马沸炉中,在650~750℃的条件下焙烧7个小时,取出后待其冷却,得到焙烧残余物;(2)酸化处理①向步骤(1)中的铝盐混凝污泥焙烧残余物中加入水混合均匀制得泥浆;②将酸性膨润土粉碎成600目,投入混合均匀的泥浆中,搅拌15分钟使其完全混合均匀,泥浆与投入的酸性膨润土用量的质量比为1000∶5;搅拌增加溶液中的气体溶解量,运动的流体使更多的污泥颗粒发生空化反应,进而提高反应器中铝的回收率;搅拌使酸与混凝剂絮体更均匀的混合,促进反应的发生;③然后向泥浆中加入浓度为1~2mol/L的硫酸,使污泥泥浆的PH值达到3,控制反应的温度为38℃,搅拌混合液中的污泥与酸,使其充分接触,有利于铝的溶出;其中搅拌强度为快速搅拌800r/min×3min,慢速搅拌700r/min×5min,然后待其沉淀40~50min;最终得到酸浸出液;酸决定氢的耦合度,而氢的耦合度决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影响污泥颗粒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增加酸的量促进酸与铝盐混凝剂絮体的反应;(3)分离净化①分离酸浸出液,把采用弱电解的羧酸盐阳离子交换树脂装入树脂玻璃柱中,使酸浸出液分别通过树脂玻璃柱和由厚0.7mm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膜及嵌入其中的直径120μm的细球粒组成的复合膜,吸附出溶解铝;通过采用弱电解的羧酸盐阳离子交换树脂提高回收的混凝剂的质量,而细球粒起到交换剂的作用,它对铝离子有很强的亲和力,复合膜会从液相中有选择地吸附出溶解铝;②将树脂玻璃柱和复合膜从酸浸出液中取出,将酸浸出液经膜或活性炭对其进行过滤,透过液加入强氧化剂氧化反应,降解、去除其中可溶性COD;膜过滤,使初步分离污泥后的酸化液,通过膜过滤分离进一步与其他大分子絮体、微细杂质、未能分离污泥微絮体净化分离,获得主要含有可溶性铝盐絮凝剂以及可溶解COD的透过液,提高了铝盐富集相对浓度,确保后续所得絮凝剂相对纯度,同时也使更多溶解性铝盐与污泥分离,提高从污泥中分离回收率;用活性炭对含有腐殖质的铝盐溶液脱色;③最后透过液蒸发、结晶,得到具有絮凝效用的晶体铝盐;步骤(2)中也可加入盐酸,使污泥泥浆的PH值达到3,盐酸的浓度为2~4mol/L;步骤(3)中加入的强氧化剂为双氧水;步骤(3)中用膜对酸浸出液进行过滤,膜过滤为陶瓷微孔膜分离管。
地址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