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在次早熟棉区种植早熟陆地棉品种的高产栽培方法
摘要 为了解决南疆次早熟棉区风灾或晚播后种植早中熟品种所引起产量大幅度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该区域种植早熟陆地棉品种的高产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与传统的早中熟品种栽培方法相比,不同之处表现在:①播种期推迟10~25天;②播种密度增加了约1000株/亩;③7月20日前后打顶,使打顶时间推迟8~12天,留果枝数增加1~2台,株高增加5~10cm;④打顶后化学调控次数由一次改变为两次,有利于顶部果枝的伸长,提高了盖顶铃数目和结铃率;⑤霜前花率从95%提高到98%以上。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补播或晚播不仅没有使棉花产量下降,而且可使霜前皮棉产量略有增高,增加皮棉等级,提高棉农的经济收入。
申请公布号 CN10248769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5.22
申请号 CN201110402127.2 申请日期 2011.12.07
申请人 新疆农垦科学院 发明人 宿俊吉;邓福军;林海;宁新柱;陈红;李吉莲;刘萍;柳延涛;杨花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在次早熟棉区种植早熟陆地棉品种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次早熟棉区种植早熟陆地棉品种,以解决南疆次早熟棉区受灾补种或晚播后种植早熟品种的栽培技术问题,其方法为:(1)播前准备受灾棉田应及时补膜压膜、清理膜上土沙,使其膜全膜净,未能按期播种的地块使用除草剂对土壤进行化学除草,然后及时耙地,以使土地平整、细碎、无杂草;(2)品种选择选择北疆早熟陆地棉优良品种,选择标准为:①北疆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②在早熟品种中,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早熟品种;(3)播种适期抢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0~3.0cm,亩播种株数1.6~1.7万株,达到亩收获株数1.4~1.5万株;(4)化学调控所述化学调控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缩节胺,化控5次;4叶一心进行第一次化调,亩用量在0.5~1.0g;6叶一心进行第二次化调,亩用量1.0~1.5g;8叶一心进行第三次化调,亩用量2.0~3.0g;打顶后待顶部第一果枝伸长到6.0~8.0cm进行第四次化调,亩用量5.0~6.0g;待顶部第二果枝伸长到6.0~8.0cm进行第五次化调,亩用量8.0~10.0g;(5)及时打顶正确选择打顶时间,留果枝9~10台,7月中旬打顶结束,打顶时要求把棉株两侧的群尖一并打掉,结合水肥及化学调控,将株高控制在70~80cm;(6)合理肥水所述合理肥水方法是,全生育期亩施肥总量为尿素70kg、磷酸二铵28kg、硫酸钾22kg,即亩投标肥240个,N∶P∶K为1∶0.4∶0.3,其中播前亩施基肥为:尿素30kg、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10kg;经过冬春灌溉的棉田,依靠地墒出苗;6月10日前后开始滴水,6月滴水2次,每次滴水量20m3/亩,6月总滴施肥料10kg/亩,N∶P∶K为33∶1∶18;7月滴水4次,每次滴水量35m3/亩,7月总施肥料30kg/亩,N∶P∶K为37∶1∶12;8月滴水4次,每次滴水量30m3/亩,8月总施肥料20kg/亩,N∶P∶K为41∶0∶6;9月滴水1次,滴水量20m3/亩;9月下旬停止滴肥、滴水;(7)病虫防治采用“预防为主,重点防治”的方针,每次进行化控时要附加对棉蓟马、棉铃虫、蚜虫和红蜘蛛预防的农药,同时加强虫情调查,及时在棉田四周喷洒保护带;对蚜虫和红蜘蛛采取“查、插、抹、摘、涂、喷”的防治方法,将发生控制在中心株和点片阶段进行重点防治,认真抓好大田和留种棉田枯黄萎病的普查工作,结合普查将枯黄萎病株拔除销毁;(8)及时收获合理安排采收时间,当中部棉铃吐絮且水分散失后,人工进行第一次采摘,9月中下旬开始,之后以10~15天为一个周期,进行第二、三、四次采摘,直到采摘干净;若要机械采摘,机械脱叶工作在9月8日~9月17日进行;使用的脱叶催熟剂是脱吐隆12g/亩和乙烯利120g/亩,待顶部铃全部吐絮后,进行机械采棉。
地址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乌伊路221号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