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换热消声器
摘要 换热消声器是采用小孔喷注分割、反相对冲、热声效应等先进消声原理和复合式消声理论以及强化传热技术,由8层不同长度、不同直径的圆管套装在一个轴线上,通过导管和堵板形成柴油机排气由中心向外的离心式S形放热消声通道和吸热工质由外层向里的向心式S形吸热通道,突出以不同温度、噪声波反相的气流多次掺混,逐步降低噪声气流温度的结构流道,再通过两端加装的冷、热工质进出口,实现内燃机排气余热、余压能量及噪声能回收。
申请公布号 CN10308937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5.08
申请号 CN201210032801.7 申请日期 2012.02.07
申请人 刘莞欣 发明人 刘福贵
分类号 F01N1/02(2006.01)I;F01N3/02(2006.01)I;F01N5/02(2006.01)I 主分类号 F01N1/02(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换热消声器,包括保温壳体1,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热工质进口2、热工质出口3和冷工质进口4、冷工质出口5;壳体1内设有7个长度和直径不等的同心管套装并通过导管和堵板构成相间隔的冷工质吸热通道和热工质消声放热通道,其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冷工质导出管6、热工质入口腔7、热工质内腔8、冷工质内腔9、热工质中腔10,冷工质外腔11、热工质外腔12和冷工质预热腔13;壳体1内的上端设有冷工质上集腔14和热工质出口腔15、下端设有冷工质下集腔16和集灰集水腔27;冷工质内腔9的上端通过导出管17与冷工质上集腔14连通,冷工质外腔11的下端通过导入管18与冷工质下集腔16连通,冷工质内腔9和导出管17与冷工质外腔11和导入管18构成的两通道并联后,通过冷工质上集腔14、冷工质导出管6、冷工质出口5以及冷工质下集腔16、冷工质预热腔13、冷工质出口4连接相通;热工质入口2、热工质入口腔7、热工质内腔8、导出管17的管外通道、热工质中腔10以及导入管18的管外通道、热工质外腔12、热工质出口腔15、热工质出口3连接相通。
地址 1570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新安街121号水电大楼15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