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道路旁的空地或绿化带用地上,包括雨水口、弃流槽、下凹式绿地、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溢流井、雨水池、雨水利用结构和排水井;雨水口内设有格栅、其内部具有供雨水短时间停留及作沉砂池的容积空间,雨水口通过雨水管连通弃流槽;在弃流槽的顶部设有溢流口,弃流槽通过弃流管连通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下凹式绿地低于路面,在下凹式绿地下方设有透水回填层;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包括初期雨水储存池和处理湿地,初期雨水储存池和处理湿地之间设有带布水孔的隔墙。本发明起到雨水减排、缓排功能,减小城市雨洪径流量,降低城市雨洪灾害发生的概率,同时可以有效控制下游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具有明显的生态环保效果,为解决城市缺水提供新的途径。
申请公布号 CN10308889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5.08
申请号 CN201310009012.6 申请日期 2013.01.10
申请人 朱加林 发明人 郑文池;朱加林
分类号 E03F1/00(2006.01)I;E03F5/04(2006.01)I;E03F5/10(2006.01)I;E03B3/02(2006.01)I;E03B11/16(2006.01)I 主分类号 E03F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代理人 张文雄
主权项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道路旁的空地或绿化带用地上,包括雨水口(1)、弃流槽(2)、下凹式绿地(3)、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溢流井(5)、雨水池(6)、雨水利用结构(7)和排水井(8);雨水口(1)内设有格栅、其内部具有供雨水短时间停留及作沉砂池的容积空间,雨水口(1)通过雨水管(10)连通弃流槽(2);在弃流槽(2)的顶部设有溢流口,弃流槽(2)通过弃流管(11)连通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下凹式绿地(3)低于路面,在下凹式绿地(3)下方设有透水回填层;初期雨水储存处理湿地(4)包括初期雨水储存池(4‑1)和处理湿地(4‑2),初期雨水储存池(4‑1)和处理湿地(4‑2)之间设有带布水孔(4‑4)的隔墙(4‑3);初期雨水储存池(4‑1)连接弃流管(11),处理湿地(4‑2)的出水通过穿孔管(4‑8)、湿地排水管(12)和排水井(8)连通市政雨水管(14);下凹式绿地(3)内设置若干个溢流井(5),所述溢流井(5)的顶部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的高程高于下凹式绿地(3)而低于弃流槽(2)的溢流口;溢流井(5)通过进水管(13)连通雨水池(6),雨水池(6)连通雨水利用结构(7);雨水利用结构(7)包括供水泵(15)、水阀和给水栓(16),供水泵(15)设置在雨水池(6)内,给水栓(16)设置在地面上、形成取水口;排水井(8)设在下凹式绿地内或边缘,其顶部设有进水孔、该进水孔高程高于溢流井(5)的进水孔而低于弃流槽(2)的溢流口,排水井(8)的出水口连通市政雨水管(14)。
地址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西坝路5-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