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磁电防蜡防垢降粘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磁电防蜡防垢降粘器,为一根外部缠绕线圈的连接管,线圈外部装有电磁转换盒,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油管,另一端连接井口装置,电磁转换盒与电源连接,该防蜡防垢降粘器还包括电压调节电路、脉冲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由12V直流电源为电压调节电路、脉冲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供电,通过电压调节电路、脉冲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调节控制单相整流调压模块,带动负载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压调节电路、脉冲电路来调节输出电压,使单相整流调压模块能够产生可变电压;温度保护电路可使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易散发掉,不会出现过因过热损坏设备的现象,解决了原用设备使用过程中热量不易散发,热保护失控,设备易损坏且工作方式单一的问题。
申请公布号 CN202926290U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5.08
申请号 CN201220648325.7 申请日期 2012.11.30
申请人 柴天亮 发明人 柴天亮
分类号 E21B37/00(2006.01)I 主分类号 E21B37/00(2006.01)I
代理机构 大庆市建华专利事务所 23119 代理人 赵建华
主权项 一种磁电防蜡防垢降粘器,为一根外部缠绕线圈的连接管,线圈外部装有电磁转换盒,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油管,另一端连接井口装置,电磁转换盒与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该防蜡防垢降粘器还包括电压调节电路、脉冲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由12V直流电源为电压调节电路、脉冲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供电,通过电压调节电路、脉冲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调节控制单相整流调压模块,带动负载工作,其中:电压调节电路包括集成块U3LM258,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5、电阻R26,二极管D7、二极管D8;所述电压调节电路中集成块U3LM258的5脚连接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8连接电阻R19,电阻R19另一端连接电阻R20,电阻R20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负极,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正极,集成块U3LM258的6脚连接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6另一端连接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3、电阻R24和集成块U3LM258的1脚、2脚,集成块U3LM258的7脚连接电阻R21、电阻R25,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同时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12V直流电源负极,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12V直流继电器FS2的2脚,二极管D7同时连接电阻R12、稳压二极管D9的负极;脉冲电路包括集成块U4LM555和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10、电容C11、二极管D9;所述脉冲电路中的集成块U4LM555的4脚和8脚都与12V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同时连接电阻R13、电阻R15及温度控制电路中的集成块U2LM339的3脚,集成块U4LM555的2脚与电阻R16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温度控制电路中的集成块U2LM339的2脚,电阻R16同时连接电阻R15,集成块U4LM555的5脚与电容C11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负极,集成块U4LM555的1脚连接12V直流电源负极,集成块U4LM555的6脚、7脚连接电阻R13、电容C10,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负极,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集成块U4LM555的4脚和8脚,电阻R13同时连接12V直流电源正极及电阻R15和U2LM339的3脚,集成块U4LM555的3脚与电阻R12、电阻R14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D9的负极,电阻R12同时连接12V直流继电器FS2的2脚,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12V直流电源负极;温度控制电路主要包括集成块U2LM339,集成块U3LM258,电阻R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4、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二极管D3、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13,三极管Q1,12V直流继电器FS2,电感器L2;该温度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依次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的负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正极;电阻R9、电阻R10同时连接电阻R32,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块U2LM339的11脚,电阻R8、电阻R9同时连接电阻R31,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集成块U2LM339的9脚,电阻R7、电阻R8同时连接电阻R34,电阻R34另一端连接集成块U2LM339的7脚,集成块U2LM339的12脚连接12V直流电源负极,集成块U2LM339的10脚连接电阻R24,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集成块U3LM258的1、2脚,电阻R24同时连接电阻R26、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3,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集成块U2LM339的5脚,电阻R30的另一端连接集成块U2LM339的8脚,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集成块U2LM339的6脚,集成块U2LM339的2脚同时连接电阻R15、电阻R16,集成块U2LM339的3脚连接12V直流电源正极,集成块U2LM339的13脚连接12V直流继电器FS2的6脚,集成块U2LM339的1脚连接12V直流继电器FS2的5脚, 12V直流继电器FS2的4脚、7脚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同时连接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12V直流电源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12V直流继电器FS2的8脚及12V直流电源正极,12V直流继电器FS2的3脚连接电阻R11,并连接单相整流调压模块LSC‑H3P60T的0‑‑‑10V供电点,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与12V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集成块U2LM339的14脚连接电阻R27,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8、电阻R22、电容C12,电阻R27同时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12V直流电源负极,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14,电容C12连接电阻R22,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的负极,电阻R22的另一端与12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连接集成块U2LM339的4脚,集成块U2LM339的12脚连接12V直流电源负极,电阻R35连接电感器L2,电阻R35的另一端与12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电感器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电感器L2同时连接电阻R23、电容C13、电容C14、集成块U3LM258的3脚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的正极,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的负极,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12V直流电源的负极,集成块U3LM258的8脚与12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集成块U3LM258的4脚与12V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与12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集成块U3LM258的1脚与2脚连接,12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单相整流调压模块LSC‑H3P60T的12V供电点,12V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单相整流调压模块LSC‑H3P60T的COM供电点。
地址 163114 黑龙江省大庆市采油六厂庆新小区1-4-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