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云南红豆杉与核桃的立体生态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树木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云南红豆杉与核桃的套种种植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南红豆杉与核桃的立体生态栽培方法,通过核桃和云南红豆杉的合理套种,辅于精准化田间管理技术,使核桃树为云南红豆杉营造一个较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提高云南红豆杉存活率以及生长速度,并通过适时改变核桃树的枝形,调节光照条件,早期促进云南红豆杉的生长,进入采收期后提高其紫杉醇的含量;同时云南红豆杉也能够通过其驱虫的特性对核桃形成反补作用,降低其受害虫影响的程度,提高核桃品质。二者相辅相成,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产生的经济效益。
申请公布号 CN10300444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4.03
申请号 CN201210575516.X 申请日期 2012.12.27
申请人 曲靖市民丰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继选;尹明芳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代理人 何健
主权项 一种云南红豆杉与核桃的立体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栽培场地的选择及准备选择平均海拔在1300‑2200m,坡度小于30°的微酸到中性的疏松、富含腐殖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肥厚、通风凉爽的地段,土质以沙土、沙壤土、壤土为好,在种植场地中设置土壤温度、水分传感器,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通信设施和监控设备,以及相应的灌溉设备和加湿设备; (2)、种植步骤  a、选择早实核桃作为套种的品种,在12月至次年1月间,挑选苗高60‑70cm,径粗1.2‑1.5cm,主根长25‑30cm,根径2.5‑3cm,无机械损害、无病虫害的核桃幼苗,按照每亩40株,株行距3×5m的密度进行种植,种植前先在核桃苗根系部分裹上掺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泥浆,并按照每株0.5‑1.0Kg磷肥的量混入坑内的土壤中,在种植区设置各传感器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采集相应数据,通过通信设施汇集到监控设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地点和数值进行分析,适时作出灌溉、加湿指令;b、云南红豆杉果实量少,采集种子不易,且为保证其成分含量及质量的稳定,采用扦插方法进行育苗,待先移栽的核桃树长至树高1.5‑2.0m后,选择在雨季进行红豆杉的移栽,挑选苗龄为 2‑3 年,苗高25‑35cm的云南红豆杉苗,按照与核桃树纵向距离1.5m,横向距离2.5m的栽植密度进行套种,采用穴植方式,核桃与云南红豆杉苗高差异明显,形成一个立体的栽培体系,同时,在种植区设置各传感器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采集相应数据,通过通信设施汇集到监控设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地点以及数值分析,适时作出灌溉、加湿指令;(3)、植株管理a、云南红豆杉移栽成活后,要经常拔除杂草,定时追肥,多雨季节要防积水,以防烂根,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幼树期应剪除萌蘖,以保证主干挺直;b、云南红豆杉在幼树阶段喜阴,正常生长需要遮阴,此时核桃树树高基本在2.0‑2.5m,能够对处于幼树期的云南红豆杉进行早期遮阴,促进其树内物质的积累,云南红豆杉生长至三年左右,对核桃树进行适时修剪,保持透光率在30%以上,在此期间,仍需定期根据设置在园内的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分析后作出相应的操作; (4)、云南红豆杉的采收采用立体栽培方法套种的云南红豆杉一般在三年后采收枝叶,鲜叶一年四季均可采收,采收后如不作鲜加工用,应及时摊开通风阴干或晒干,采收期需定时补水补肥,修剪多余的核桃枝条,保持透光率。
地址 655000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乡庄家屯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