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善电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能。本发明由硅碳复合材料与天然石墨类材料混合,硅碳复合材料的质量为7~20%;硅碳复合材料由碳纳米管和/或碳纳米纤维沉积到纳米硅粉颗粒表面和/或嵌入到纳米硅粉颗粒之间形成核,在核的表面包覆有碳层,碳层质量3~15%。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前驱体硅粉,化学气相沉积,液相包覆焙烧,粉碎,混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可逆比容量大于500mAh/g,首次循环库仑效率大于80%,循环50周容量保持率大于95%,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适用于高容量型各类便携式器件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申请公布号 CN10239428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3.20
申请号 CN201110378735.4 申请日期 2011.11.24
申请人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岳敏;侯贤华;李胜;黄友元;刘祥
分类号 H01M4/36(2006.01)I 主分类号 H01M4/36(2006.01)I
代理机构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代理人 孙皓;林虹
主权项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由硅碳复合材料与石墨材料混合,硅碳复合材料占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质量为7~20%,硅碳复合材料在粒度为50~200nm的纳米硅粉的表面包覆有碳层,形成核壳结构,碳层质量为核的1~15%,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平均粒径为5~25μm;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由纳米硅粉颗粒,与疏松碳纳米管和/或絮状结构的碳纳米纤维沉积到纳米硅粉颗粒表面和/或嵌入到纳米硅粉颗粒之间形成核,所述石墨材料为含碳量80~99.9%的天然石墨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质量比容量大于420mAh/g,循环60周容量保持率大于92%;所述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包括以下步骤:一、按质量百分比,将2~8%的催化剂、2~10%的可溶解性有机碳、82~95% 的粒度为1~5μm、纯度为99.9%以上硅粉和无水乙醇,先以1850rpm的转速球磨25~30h,再以转速为500~800rpm球磨1~3h,然后超声震荡不少于30分钟,干燥制粉,得到粒度为8~20um前驱粉体;将前驱粉体以1.3~10℃/min的升温速度,至400~600℃后,再以2~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600~900℃,焙烧6~8h,自然冷却到室温,粉碎得到粒度为50~200nm的超细微纳米前驱体硅粉;所述可溶解性有机碳是柠檬酸,葡萄糖,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或氧化乙烯;所述催化剂是乙酸镍,硫酸钴,醋酸镍,硫酸铁,硫酸铜,氯化钴,硝酸镍;二、在超细微纳米前驱体硅粉内通入氮气排除空气至氧含量低于500ppm,然后以1.3~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400~700℃,焙烧时间3~8h,期间通入有机碳源气体进行化学气相沉积1~3h,流量为1~5L/min,接着恒温烧结1~3h,风冷降温到50℃以下,使纳米硅粉颗粒表面和/或之间生成具有疏松的碳纳米管和/或碳纳米纤维的絮状结构;所述有机碳源气体是液化石油气,乙炔,天然气,甲烷;三、液相包覆焙烧,加入无水乙醇,加入被包覆材料质量1~15%的有机碳源材料,搅拌1~3h,干燥后,以1.3~10℃/min升温速度,至400~600℃,再以5~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到900~1000℃,焙烧6~8h,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包覆后材料;四、进行非破坏其包覆结构粉碎,并球形化处理,得到平均粒径为5~25μm的硅碳复合材料;五、将硅碳复合材料与平均粒径为5~25μm、含碳量80~99.9%的天然石墨类材料混合,硅碳复合材料占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质量为7~20%,得到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
地址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西田社区高新技术工业园第8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