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连接角模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角模,该连接角模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左侧纵板、左支承脚、前支承脚、纵向肋板、横向肋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和支承板;该连接角模设有主要包括支承脚在内的与配套的卡扣连接件的夹持部位相配合的被夹持部位,前侧横板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模板和左侧纵板为连接角模使用时与其他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拼接的部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角模抗压能力强,在配套的卡扣连接件的强力锁紧下,与相邻模板间相互拼接严密牢固不漏浆。
申请公布号 CN202787963U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3.13
申请号 CN201220303419.0 申请日期 2012.06.26
申请人 常州新区宏源塑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双强
分类号 E04G13/00(2006.01)I 主分类号 E04G13/00(2006.01)I
代理机构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代理人 翁坚刚
主权项 一种连接角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角模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61)、左侧纵板(62)、左支承脚(63‑1)、前支承脚(63‑2)、纵向肋板(64)、横向肋板(65)、第一斜板(66‑1)、第二斜板(66‑2)和支承板(67);纵向肋板(64)有2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64‑1)和第二纵向肋板(64‑2);横向肋板(65)有2块,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为第一横向肋板(65‑1)和第二横向肋板(65‑2);左侧纵板(62)和各纵向肋板(6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侧横板(61)和各横向肋板(65)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支承板(67)从左后至右前方向呈45度角铅垂设置;前侧横板(61)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左侧纵板(62)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前侧横板(6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前端相连;左支承脚(6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62)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63‑2)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61)的右端上而作为前侧右部框形部位;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61)的中左部相连,第一纵向肋板(64‑1)的后端与支承板(67)的左后端相连;第二纵向肋板(64‑2)的前端与前侧横板(61)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61‑1)相连,第二纵向肋板(64‑2)的后端与支承板(67)的右前端相连;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中前部相连,第一横向肋板(65‑1)的右端连接在支承板(67)与第二纵向肋板(64‑2)的连接处;第一横向肋板(65‑1)的中左部与第一纵向肋板(64‑1)的中前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第二横向肋板(65‑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62)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62‑1)相连,第二横向肋板(65‑2)的右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64‑1)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从而由前侧横板(61)、左侧纵板(62)、第一纵向肋板(64‑1)、第二纵向肋板(64‑2)、第一横向肋板(65‑1)、第二横向肋板(65‑2)和支承板(67)共同构成连接角模(6)的模板主框架;第一斜板(6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6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64‑1)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一斜板(6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6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6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62)的后部、第二横向肋板(65‑2)以及第一斜板(66‑1)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6c);左支承脚(6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62)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6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6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6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6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6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6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6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6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6a);第二斜板(66‑2)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66‑2)的左后端连接在第二纵向肋板(64‑2)与支承板(67)的连接处,第二斜板(66‑2)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63‑2)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63‑2)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61)的右部、第二纵向肋板(64‑2)以及第二斜板(66‑2)共同构成前侧中间框形部位(6d);前支承脚(63‑2)的前侧面与前侧横板(6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前支承脚(6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63‑2)的前侧面平行,前支承脚(63‑2)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支承脚(6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6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前支承脚(63‑2)的后侧面、前支承脚(6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66‑2)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6b)。
地址 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区河海西路183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