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中医望诊数字化系统评价色板的制作方法
摘要 中医望诊数字化系统评价色板的制作方法,属于中医望诊现代化研究领域,用于望诊数字化系统图像描述以及显示再现的性能评价。由于图像采集及显示设备自身属性的不同,造成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缺乏规范性,且难以保证显示的图像颜色与人眼看到的望诊对象颜色的一致。本方法分析各类代表性面部、舌体的光谱反射曲线,选取基反射函数,并计算各类样本的典型色反射率和非典型色反射率,共同组成评价色板反射率集合;然后基于相减混色理论,将采用玫红、青、黄三基色颜料以及白色颜料,根据色板反射率集合计算各颜料配比,制作评价色块,并组成评价色板。得到的色差分布曲线显示,本方法训练样本集得到的模型对望诊感兴趣对象色块修正精度高于一般样本集。
申请公布号 CN10293498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02.20
申请号 CN201210452694.3 申请日期 2012.11.12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蔡轶珩;郭松;吕慧娟;张新峰
分类号 A61B5/00(2006.01)I 主分类号 A61B5/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刘萍
主权项 中医望诊数字化系统评价色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下述步骤:1)中医望诊对象代表性光谱确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正常及病态面象、舌象的光谱反射率,其中面象需要包含青、赤、黄、白、黑病色以及正常色用例,舌象需要包含淡红、淡白、红、绛、紫、青舌质用例以及淡白、白、黄、褐、灰、黑舌苔用例,共18类;每类用例需要包含100例以上的实例;将测得的光谱反射率实例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典型实例,是所有医师都认同的某类型的典型色;另一类称为非典型实例,是医师出现类型标定分歧或者有医师认为不是典型类别,即需给出认为有可能性的两个类别的非典型色;分别得到各类典型色样本集和面色、舌色、苔色三个非典型色样本集,用于确定代表性色块样本光谱;将光谱反射率实例分为典型色和非典型色两类,并分别处理;(1)对于18类典型色样本集,计算各类样本的平均光谱,得到18个典型色代表性反射率,并计算它们对应的典型色L*a*b*色度值;(2)对于非典型色样本集,计算所有样本光谱反射率对应的L*a*b*色度值,采用一种基于典型色中心类别自适应的K均值聚类方法得到非典型色代表性反射率;具体方法为:a、类别自适应确定初始聚类中心:根据已经确定的面色、舌色、苔色的各类典型色L*a*b*色度值,采用基于先验知识的组合平均方式确定非典型色初始聚类中心;以面色为例,根据非典型色样本标定中出现的类别组合,从6类典型色中选取相应类别的典型色L*a*b*色度值组合,求平均确定非典型色初始聚类中心;同样方法得到舌色、苔色的非典型色初始聚类中心;设定阈值T=10,对初始聚类中心进行调整;如两聚类中心色差小于T,就将这两类合并为一类,最终得到的K个初始聚类中心;b、K均值聚类:按最小距离原则,将非典型色样本集中的样本分配到K个聚类集中去,并且每个聚类集中采用该聚类集中的样本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如此聚类迭代;根据人眼对颜色的分辨能力,每一步迭代中,若K个新的聚类中心与前 一步旧的聚类中心色差为3以内时,结束聚类,即收敛条件定为⊿E<3;否则继续如上述方法进行聚类迭代;c、最终聚类中心L*a*b*值对应的光谱反射率,即为非典型色反射率;(3)采用PCA降维方法,提取这些光谱反射率的基反射函数;选取能量超过99%数量的基反射函数,作为基色反射率;(4)典型色反射率、非典型色反射率、基色反射率,即为望诊代表性光谱反射率,共同组成评价色板反射率集合;2)基于混色原理的评价色板制作将玫红、青、黄三基色颜料以及白色颜料均匀地涂在不透明基板上,晾干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它们的光谱反射率,即颜料反射率;根据Kubelka‑Munk混色原理,计算评价色板反射率集合中各颜色的颜料配比;按该配比将颜料混合,均匀地涂在不透明基板上,晾干后裁成正方形色块;如此根据评价色板反射率集制作所有对应色块,并按顺序粘贴在一块基板上组合成色板。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