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机械连续滤面再生及污物返还的污水过滤装置
摘要 机械连续滤面再生及污物返还的污水过滤装置,它涉及一种污水源热泵系统中防堵塞的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水源热泵防堵塞装置浸泡在污水管渠内,对污水管渠的流量和水深要求较高及换完热后的污水与新进来的污水产生混合的问题。内筒设置在外筒中,内筒封盖设置在滤筒的后端,且内筒封盖与后端的连接板连接,滤筒的筒壁上设有数个滤孔,中轴沿内筒的轴线设置,螺旋刮输板设置在内筒中,锥筒螺旋叶片的斜度与锥筒的斜度一致,螺旋刮输板安装在中轴上,滤筒的内壁与滤筒螺旋叶片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小于4mm,锥筒的内壁与锥筒螺旋叶片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小于4mm。本发明用于城市污水、地表水、工业生产废水等富含污物的污水换热系统中。
申请公布号 CN10282477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12.19
申请号 CN201210354926.1 申请日期 2012.09.21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人 张承虎;廖晋
分类号 B01D29/11(2006.01)I;B01D29/64(2006.01)I 主分类号 B01D29/11(2006.01)I
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高媛
主权项 一种机械连续滤面再生及污物返还的污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外筒(1)、前端盖(8)、后端盖(10)、内筒封盖(12)、至少一个内筒(2)、至少一个中轴(3)、至少一个螺旋刮输板(4)、至少一个前端防水轴承(9)、至少一个后端防水轴承(11)、至少一个内筒防水轴承(13)、至少一个驱动装置(4)、两个连接板(15)和四个水管法兰(7),所述外筒(1)和内筒(2)均为圆柱体内筒(2)由滤筒(2‑1)和锥筒(2‑2)一体制成,滤筒(2‑1)的内径与锥筒(2‑2)的大径端内径相同,锥筒(2‑2)的大径端与滤筒(2‑1)的前端连接,内筒(2)设置在外筒(1)中,内筒(2)通过两个连接板(15)与外筒(1)连接,内筒封盖(12)设置在滤筒(2‑1)的后端,且内筒封盖(12)与后端的连接板(15)连接,前端盖(8)和后端盖(10)分别安装在外筒(1)前端和后端,内筒(2)与内筒封盖(12)形成的腔体为内筒区(I),内筒(2)、外筒(1)与两个连接板(15)之间形成的腔体为过滤水区(II),前端盖(8)、连接板(15)与外筒(1)之间形成的腔体为污物还原区(III),外筒(1)的侧壁上设有四个向外延伸的水管,分别为第一水管(1‑1)、第二水管(1‑2)、第三水管(1‑3)和第四水管(1‑4),第一水管(1‑1)位于内筒区(I),第二水管(1‑2)位于过滤水区(II),第三水管(1‑3)和第四水管(1‑4)位于污物还原区(III),四个水管法兰(7)分别安装在第一水管(1‑1)、第二水管(1‑2)、第三水管(1‑3)和第四水管(1‑4)上,内筒(2)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水管(1‑1)相连通的通水管(2‑3),滤筒(2‑1)的筒壁上设有数个滤孔(2‑1‑1),中轴(3)沿内筒(2)的轴线设置,且中轴(3)通过内筒防水轴承(13)与内筒封盖(12)连接,中轴(3)的前端通过前端防水轴承(9)与前端盖(8)连接,中轴(3)的后端通过后端防水轴承(11)与后端盖(10)连接,螺旋刮输板(4)由滤筒螺旋叶片(4‑1)和锥筒螺旋叶片(4‑2)一体制成,锥筒螺旋叶片(4‑2)为变直径螺旋叶片,滤筒螺旋叶片(4‑1)的一端与锥筒螺旋叶片(4‑2)的大径端连接,螺旋刮输板(4)设置在内筒(2)中,且滤筒螺旋叶片(4‑1)置于滤筒(2‑1)中,锥筒螺旋叶片(4‑2)置于锥筒(2‑2)中,且锥筒螺旋叶片(4‑2)的斜度与锥筒(2‑2)的斜度一致,螺旋刮输板(4)安装在中轴(3)上,滤筒(2‑1)的内壁与滤筒螺旋叶片(4‑1)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小于4mm,锥筒(2‑2)的内壁与锥筒螺旋叶片(4‑2)的外径之间的距离为小于4mm。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